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课件>【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项必刷预测题6 古诗词阅读(演示版)
【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项必刷预测题6 古诗词阅读(演示版)
格式:pptx页数:19页大小:774.6 K上传日期:2023-12-26 17:09浏览次数:241 侵权/举报

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6.古诗词阅读二、专项必刷预测题三、真题演练卷1.2022秋武汉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2.2022秋黄冈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3.2022秋孝感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4.2022秋黄石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5.2022秋仙桃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6.2022秋鄂州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四、模拟押题卷1.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12.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2二、专项必刷预测题古诗文默写词语句子综合性学习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古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一)课内篇文言文阅读(二)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一、基础知识梳理读记练1.字词2.古诗文默写3.文言文梳理读记4.古诗词鉴赏5.文学文化常识6.名著阅读专项6古诗词阅读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北京市)曹操的这首诗以“”字统领全诗,在描写碣石山和沧海景象时,有动有静,如 ”是动景,“”则是静景。(后两空任填一句)1.观水何澹澹(或:洪波涌起)山岛竦峙(或: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十堰市改编)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四言乐府诗,语言质朴刚健,音调铿锵有力。四言古诗在朗读的时候一般可采用两字一顿的节奏。B.诗的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通过描写眼前的景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D.这首诗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2.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C项中“描写眼前的景象”理解有误。3.(随州市)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人登山临海所见之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3.[示例]碣石山上,树木一丛丛地生长着,百草丰美,一片生机勃勃。秋风阵阵袭来,传递出秋日的肃杀之意,站在辽阔的海边,滔天的波涛汹涌翻起,不断地拍打着海岸。二、(裹阳市)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完成4~5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C.这首散曲的语言富有特点,前三句名词的连排,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D.这首散曲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4.B5.如果让你从炼字的角度给“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做批注,你会怎么写?将你批注的内容写在下面。5.[示例]用一个“瘦”字来形容载诗人远行的马,表面指马因奔波而瘦,也暗指诗人因远离家乡独自漂泊,内心愁苦,逐渐消瘦。一个“瘦”字,将游子浪迹天涯的悲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8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特定的时节——中秋节。B.第二句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感叹无人送酒,暗寓“行军”的特殊环境。C.“应傍战场开”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味深长,耐人咀嚼。D.第四句写诗人想象故园菊在战火纷飞、断壁残垣间竞相开放的景象。6.A【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并非“中秋节”。A项理解和赏析有误。7.诗中“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简要赏析。7.“遥”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怜”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8.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总会借助一些事物抒发内心情感。请你简要分析诗人是借助哪一事物,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8.[示例]故园菊:九九重阳,是亲人团聚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赏菊、饮酒。而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时候却在行军途中,远离家乡,借对故乡菊花的独自绽放,无人观赏的怜惜,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1题。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释】此诗是诗人被贬朗州时的作品。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是咏秋之作,气势雄浑,意境壮丽,情、景、理融为一体。B.第一句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悲秋的传统,引出下文。C.第二句中诗人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D.诗中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9.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第二句中诗人通过写“秋日胜春朝”来颂秋,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但是没有抒发“对‘春朝’的厌恶”。C项理解有误。10.(临沂市)诗中的“鹤”,孤独却气势非凡。请你谈一谈“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10.“排”在这里是“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要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怀。11.(大冶市)本诗和《天净沙·秋思》两首作品同是写秋,但表达的感情却不相同,试简要分析。11.《秋词(其一)》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两句通过描写秋日晴空,鹤翔云霄,既赞美了秋天的美景,又表达了诗人豪放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情怀。《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晚秋夕照图,从中透出哀愁的基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面对萧瑟的秋景,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惆怅之情。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14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真切地写出风雨夜老人凄凉的处境以及自我哀怜的心态。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C.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景。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2.A【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此诗作于诗人罢官归乡之后,诗中虽流露出诗人年老孤独,生活凄苦,但诗人从“不自哀”。故A项赏析有误。13.(牡丹江市)结合“僵卧孤村不自哀”,分析该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13.“僵”字写诗人年迈衰老;“卧”字写诗人体衰多病,常在床蓐;“孤”字写诗人生活孤苦无依;“村”写诗人居处偏僻,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不自哀”写诗人不以衰老自弃、壮心不已。该句刻画了一个年老体弱、孤苦无依但依然心怀志向、渴望有所作为的诗人形象。14.(襄阳三模)请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的妙处。14.这句话运用了双关的表现手法,“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点明时间及环境,描绘出眼前的现实情景;又象征着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16题。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15.(临沂市)“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从哪些角度写景?请简要分析。15.“终古高云簇此城”一句从视觉角度,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秋风吹散马蹄声”一句从听觉角度,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16.(河池市)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多岁,他随父亲赴甘肃上任,途经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的景象震撼。在后两句诗中,他是如何借山水表达少年的意气风发的?16.“犹嫌束”“不解平”赋予山水以人的性格,写出了山水的生机和活力,读来富有冲击力;将自己的感觉融入山水中,借山水表达了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7~18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7.下列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B.【甲】诗中“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到古夜郎国,显示出朋友被贬之地的偏远。C.【乙】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秋天。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D.两诗构思精巧。【甲】诗前两句写景言事,后两句抒情。【乙】诗连用五个地名,不露痕迹,点出诗人的行程。17.A【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诗人借“杨花”飘落、“子规”啼鸣既点明了时令特征,又营造了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悲惋的感情基调,暗示诗人对友人贬谪之远的担忧和同情。故A项中“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理解不正确。18.(十堰市)请你比较两首诗中诗人借“月”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18.【甲】诗中,诗人将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同情;【乙】诗中,秋月陪诗人远行,诗人借月传达江行的独特体验,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8.【甲】诗中,诗人将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同情;【乙】诗中,秋月陪诗人远行,诗人借月传达江行的独特体验,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八、(咸宁市)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1题。【甲】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②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天刚亮。③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19.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妻子相见的无奈。B.【甲】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C.【乙】诗“平明送客楚山孤”句中“孤”字融情于景,写出了诗人当时孤独的心境。D.“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没有追求功名富贵的欲念,坚持玉洁冰清操守的情怀。19.B【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夜雨寄北》后两句通过想象诗人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属于虚写。B项理解错误。 20.联系“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说说“洛阳亲友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诗人因不拘小节,遭到当时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遭到贬谪,因此洛阳亲友最有可能问他“为什么被贬职”“是不是被诬陷的啊”“是不是说错话或做错什么事了”“有没有屈服呢”。21.“巴山夜雨涨秋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1.渲染气氛,融情于景。【课外古诗译文】【乙】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我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