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菏泽一模-物理答案
菏泽一模-物理答案
格式:pdf页数:6页大小:1.2 M上传日期:2023-11-21 22:15浏览次数:72 侵权/举报

高三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C2.B3.A4.C5.C6.D7.B8.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部分得分2分)9.BD10.BCD11.AB12.ABC三、非选择题(共60分)13.每空2分,共6分(1)(2)(3)<�2�2−�114.共4�8分6????�−�4�20.00(1分)2.50(1分)(2.49~2.51均给分)5.00(1分)(1分)2.63(2分)1.00(2分)1�+��11�=�·�+�15.(8分)解:设A、B共同运动的时间为t,加速度为a对A、B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分)a/ms-2刚要分离时,对(或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B=�A+A�B�B3●()(1分)2●2�代A入=数�据A�可解�得B=�Bm�/s(1分)1●●●0258�t==2s1(1分)t/s分离后B的加速度为aB,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分)BBB解�得=��m/s2(t≥2s)(1分)11�B物体�的=a(-t3图+像3�如)图所示(2分)图线全部正确得2分,第2条图线的斜率只要是即可,不一定用(5,2)或(8,3)坐1标,但不能说明斜率大小或斜率不正确的扣1分。316.(10分)解(1)方法1设筒内气体压强为P2,平衡时受力如图所示,可得ρgV0P1S(2分)其中41240523�+M�=2�×+10�kg�=m�=1�×+10�k�g�P1=1.0×10PaS=2mV0=6mP2S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M+m)g可得Pa(1分)5�方2法=2.2×10设圆柱体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为H,由平衡条件得�+��=????(�0+��)�可2解=得�1H+=�1�2�mPa5(2)入水时,圆柱�体2=内2的.2气×体10Nm(1分)56�静1止�1时=,1圆×柱10体×内1的6气×体2=3.2×10Nm(1分)56�由2于�2P=1V21.<2×P21V02,×故1应3×当2向=圆5柱.7体2×内1充0气。(1分)(3)对圆柱体内的气体,由玻意耳定律得(2分)�充2入�2的=气�体1�在3空气中的体积(1分)3解得m△V=�3−�1(1分)△V=25.217.(12分)解(1)粒子1在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过P点,则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半径R=amv2则qBv(1分)RqBa则vm粒子从S到O,做直线运动,可知qvBEq(1分)B2qa可得E(1分)m(2)1、2两粒子在P点发生弹性碰撞,设碰后速度为v1、v2,取向上为正,则有1mvmvmv(1分)1321111mv2mv2mv2(1分)2212321qBa33qBa计算可得vvvv122m222m21mv1两粒子碰后在磁场中运动qBv12R121mv2qBv223R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得R1a(1分)R2a(1分)两粒子在磁场中一直做轨迹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分别为2R14mT1v1qB2R24mT2v23qB则两粒子碰后再次相遇22tt2(1分)T2T1解得再次相遇时间2mt(1分)qB(3)粒子2出第一象限时粒子1在磁场中偏转角度为2T2=(1分)T146撤去电场磁场后,两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2粒子运动一段时间后,再整个区域加上与原来相同的磁场,粒子在磁场中仍做半径为a的匀速圆周运动,要求轨迹恰好不相切,则如图所示设撤销电场、磁场到再次加上原来大小的磁场粒子2运动了Δt,由几何关系,在ΔAOB中用余弦定理可得(vt')2(vt')2(2a)212(分)cos60''12v1tv2t因为v23v1解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47mt'(1分)7Bq18.(16分)解:(1)(2分)经分析知,滑块P一直在木板Q上相对Q向右运动,两者最终均静止,由能量守恒得:120代入数据��解�得�:=2��(2分)()(分)木板的加速度为28�=Q8�(分)1��0�????=���0而2(分)��0=2��1解得2��=2��0��第一次碰�前=:1�对/木�板Q和滑块:可得滑块P的速度大小(1分)第一次碰撞:木板以与静止的发生弹性碰撞,且木板与物块质量相等:��A=6�/�A�MvQMvQ1mAvA1�111Mv2Mv2mv22Q2Q12AA1解得故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发生弹性碰撞,碰后交换速度。��1=��=1�/���1=0第一次碰后,P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开始追A,假设追上前P、Q已共速对木板Q和滑块P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共(1分)���=(�+�)�可得共Q追A�的=过2程�中/�加速时间为共=1s�1��1=��共,在时间内的位移为(分)AvAt11m1�2�1=1��1符合实际,故假设成立,且木板Q追上物块A的同时P、Q恰好共速,Q、A发生第二次碰撞,由分析可知,第二次碰后木板Q、物块A交换速度��2=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碰后木板和滑块共速时有最大速度��2=2��QP共��+���2=(�+�)���(1分)4故���不=会3再�碰�<��2综上,P与A碰两次,最终速度终终(1分)4��=��=3��终(1分)�=2��(�3)(6分)木板Q的质量变为MQ=1kg、滑块P的质量变为mp=2kg时,对木板Q,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pgMQaQ2(1分)aQ8m/s假设在第1次碰撞前P、Q已共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16mv(mM)v共得v共m/s(1分)P0PQ1132v共16木板Q在两者共速前的位移为x1m6m,故假设成立,碰第一次前P、Q已共2aQ9速,Q与固定的滑块A发生弹性碰撞,等速反弹,碰后到Q运动到最左端的位移2v共1x12aQ第一次碰后到、第二次达到共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PQmPv共1MQv共1mPMQv共2得v共1v共,故可知在碰第二次前P、Q已经达到共速,一次类推,每次碰前二者都已经达23到共速。第二次碰后到Q运动到最左端的位移(1)222v共1v共23x22aQ2aQmvMv(mM)v第二次碰后到P、Q第三次达到共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P共2Q共2PQ共3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v共212v共()v共3331第三次碰后到Q运动到最左端的位移(1)422v共1v共33x32aQ2aQ以此类推第四次碰后到Q运动到最左端的位移(1)622v共1v共43x42aQ2aQ以此类推第n此碰后到Q运动到最左端的位移12(n1)22()vv共1x共n3n2a2aQQ(2分)以此类推,木板Q通过的路程为(1分)sx02x12x22x32xn即2v共1112131n1s621()()()2aQ9999当n时,可得木板Q通过的总路程为s10m(1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