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格式:doc页数:8页大小:393.1 K上传日期:2023-12-23 15:04浏览次数:159 侵权/举报

第四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题序一二三总分得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①日光下澈,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②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坻。(《蒹葭》)③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④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⑤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⑥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依旧保持清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默写李白《送友人》的最后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青春,是让多少人渴mù的青葱岁月啊,它是一段值得骄傲的时光,是一段学会坚强的记忆,更是一顿成长的饕餮盛宴。踏着青春的气息,我们告别了年少的懵懂,踩着那斑驳的快乐,我们在奋斗的路上前行。青春是湛蓝的,像天空一样拥有活力与宽容;青春是火红的,像火焰一般燃烧希望与热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着对未来最美好的希冀,没有张皇失措、没有疏lǎn,只有对责任最庄重的誓言。不管是失败和悲伤,还是成功和快乐,青春就是一次次不断的努力与超越。(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渴mù( ) 疏lǎn( ) 张皇失措( )(2)文中“希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根据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一个句子。(2分)(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________——著名钢琴大师;________——英语特级教师。(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个英雄战士谱写的一曲____________的赞歌;__________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4.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合肥某校开展了主题为“关注睡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材料一:安徽省教育厅公布的《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中要求,初中学生睡眠不少于9小时。材料二:见下图。 (1)从上面两则材料中,你捕捉到了哪些主要信息?(任答两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部分家长经常额外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对此,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林同学为本次活动准备了一份演讲稿。下面是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照要求帮他修改。(6分)【A】人的一生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每个人的睡眠时间长短不定,一般在4个小时到12个小时。【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人的生理周期来看,每天零点到凌晨3点是深度睡眠时段,也是最好的睡眠时段。此外,中午短暂的休息也非常必要。【C】午睡是一种给健康充电的方式,对恢复体力、抵抗疲劳、放松心情和降低压力等都有重要作用。①【A】处画线句中有语义重复的语病,应删去“________”一词。(2分)②请在【B】处横线上填写一个过渡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分)③【C】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2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17分)植物的“爱恨情仇”①并不是人类和动物才懂得爱和恨,植物也有“爱和恨”。当然这种“爱和恨”不是感情的表现,而是体现在生长状况上:有的植物能和睦相处,有的则是“冤家对头”。②科学家经过实践证明: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以驱赶对方的害虫;大豆喜欢与蓖麻相处,蓖麻散发出的气味使危害大豆的金龟子望而生畏;玉米和豌豆同种,两者生长健壮,相互得益;葡萄园里种上紫罗兰,能使结出的葡萄甜味浓;玫瑰和百合是好朋友,把它们种在一起,能促使花繁叶茂;旱金莲单独种植时,花期只有一天,但如果让它与柏树为伴,花期可延长三至四天;在月季花的盆土中种几棵大蒜或韭菜,能防止月季得白粉病。英国科学家用根、茎、叶都散发化学物质的连线草与萝卜混种,半个月内就长出了大萝卜。③相反,有一些植物则是“冤家对头”,彼此水火不容。如丁香花和水仙花不能在一起,因为丁香花的香气对水仙花危害极大;郁金香和勿忘草、丁香花、紫罗兰都不能生长在一起,否则互不相让;小麦、玉米、向日葵这些植物不能和白花草、木樨生长在一起,不然会使它们一无所获;另外,黄瓜和番茄,荞麦和玉米,高粱和芝麻等,也都不能在一起。④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生物化学群落学。科学家认为,这门科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布置农作物种植。在栽培植物时,应注意把相互有利的栽在一起,千万不要让“冤家对头”同住,以免同室操戈,两败俱伤。5.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科学道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指出第②段使用的说明方法。(至少两种)(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加点的“一无所获”指什么?“同室操戈”又是指怎样的现象?(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用判断的形式给“生物化学群落学”下一个定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3分)落红萧萧为哪般迟子建①萧红出生时,呼兰河水是清的。月亮喜欢把垂下的长发,轻轻浸在河里,洗濯它一路走来惹上的尘埃。于是我们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了呼兰河上摇曳的月光。那样的月光即使沉重,也带着股芬芳之气。萧红在香港辞世时,呼兰河水仍是清的。由于被日军占领,香港市面上骨灰盒紧缺,端木蕻良不得不去一家古玩店,买了一对素雅的花瓶,替代骨灰盒。这个无奈之举,在我看来,是冥冥之中萧红的暗中诉求。因为萧红是一朵盛开了半世的玫瑰,她的灵骨是花泥,回归花瓶,适得其所。②香港沦陷,为安全计,端木蕻良将萧红的骨灰分装在两只花瓶中,一只埋在浅水湾,如戴望舒所言,卧听着“海涛闲话”;另一只埋在战时临时医院,也就是如今的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的一棵树下,仰看着花开花落。③我三月来到香港大学做驻校作家时,北国还是一片苍茫。看惯了白雪,陡然间满目绿色,还有点不适应。我用晚饭后漫长的散步,来融入异乡的春天。④来港后的次日黄昏,我无意中散步到一个小山坡,见到围栏上悬挂的金字匾额是“圣士提反女子中学”时,心下一惊,难道这就是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难道不期然间,我已与她相逢?⑤我没有猜错,萧红就在那里。⑥萧红1911年出生在呼兰河畔,旧中国的苦难和她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让她饱尝艰辛,一生颠沛流离,可她的笔却始终饱蘸深情,气贯长虹。萧红留下了两部传世之作《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前者由鲁迅先生作序,后者则是茅盾先生作序。而《生死场》的原名叫《麦场》,标题亦是胡风先生为其改的。可以说,萧红踏上文坛,与这些泰斗级人物的提携和激赏是分不开的。⑦萧红才情的爆发,恰恰是她在香港的时候,那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岁月。《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的绝唱,茅盾先生称它为“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可谓一语中的。她用这部小说,把故园中春时的花朵和蝴蝶,夏时的火烧云和虫鸣,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的飞雪和麻雀,连同那些苦难辛酸而又不乏优美清丽的人间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绣花针,疏朗有致地绣在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后花园”,生机盎然,经久不衰。⑧清明节的那天,香港烟雨蒙蒙。黄昏时分,我启开一瓶红酒,提着它去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祭奠萧红。⑨圣士提反女校静悄悄的。我在列堤顿道,隔着栏杆,搜寻园内可以撒酒的树。校园里的矮株植物,有叶片黄绿相间的蒲葵,有油绿的鱼尾葵,还有刚打了骨朵的米仔兰。我把它们轻轻掠过,因为它们显然年轻,而萧红已经去世68年了。最终,我选择了两棵大树,它们看上去年过百岁,而且与栏杆相距半米,适合我撒酒。一株是高大的石榴树,一棵则是冠盖入云、枝干遒劲的榕树。铁栏杆的缝隙,刚好容我伸进手臂。我举着红酒,慢慢将它送进去,默念着萧红的名字,一半撒在石榴树下,另一半撒在树身如水泥浇筑的大榕树下。红酒渐渐流向树根,渗透到泥土之中。它留下的妖娆的暗红的湿痕,仿佛月亮中桂树的影子,隐隐约约,迷迷离离。⑩走出城西公园,我踏上了圣士提反女校外的另一条路——柏道。暮色渐深,清明离我们也就越来越远了。走着走着,我忽然感觉头顶被什么轻抚了一下,跟着,一样东西飘落在地。原来从女校花园栏杆顶端自由伸出的扶桑枝条,送下来一朵扶桑花。没有风,也没有鸟的蹬踏,但看那朵艳红的扶桑,正在盛时,没有理由凋零。我不知道,它为何而落。可是又何必探究一朵花垂落的缘由呢!我拾起那朵柔软而浓艳的扶桑,带回寓所,放在枕畔,和它一起做星星梦。9.作者以《落红萧萧为哪般》为文章标题有何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文章开头两段分别从萧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