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山东省济宁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格式:docx页数:26页大小:2.8 M上传日期:2025-03-08 22:51浏览次数:52 侵权/举报

济宁育才中学2023级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2025.02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D.O2由乙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详解】A、过程2、6受阻时,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B、由分析可知: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B正确;C、丁液和血浆相互进行物质交换,丁是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且红细胞中的O2浓度比血浆高,C错误;D、由于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O2由乙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要穿过细胞膜,进入线粒体,共三层膜,需要穿过6层磷脂分子,D正确。故选C。2.以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实验,支配脊蛙右后肢的传出神经保持完整,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脊蛙能完成非条件反射,但不能完成条件反射B.剪断后立即刺激A端,不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C.剪断后立即刺激B端,不能在传入神经上检测到电位变化D.针刺脊蛙右后肢趾部可观察到右后肢收缩,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右后肢趾部的皮肤中【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要完成一个反射,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详解】A、脊蛙的脊髓完整,脊髓是低级中枢,可参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所以脊蛙能完成非条件反射,但不能完成条件反射,A正确;B、剪断后立即刺激A端,兴奋能传到效应器,所以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B错误;C、在反射弧中,兴奋是由感受器传到效应器,是单向的,所以剪断后立即刺激B端,不能在传入神经上检测到电位变化,C正确;D、针刺脊蛙右后肢趾部可观察到右后肢收缩,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右后肢趾部的皮肤中,D正确。故选B。3.新“肥胖因子”GPNMB是一种由肝细胞产生的蛋白,能增强小鼠脂肪组织中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抑制机体产热,最终引起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GPNMB蛋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机理与过敏反应相同B.推测GPNMB蛋白过度表达可能会诱导肥胖,增加脂肪组织重量C.运用抗体中和GPNMB蛋白会降低脂肪细胞中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D.相关技术降低肝脏GPNMB蛋白基因的表达可减轻肥胖并改善胰岛素抵抗【答案】A【解析】【分析】过敏反应:指已免疫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详解】A、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GPNMB蛋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机理为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不同,A错误;B、GPNMB蛋白能增强小鼠脂肪组织中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抑制机体产热,最终引起肥胖及胰岛素抵抗,故推测GPNMB蛋白过度表达可能会促进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增加脂肪组织重量,B正确;C、GPNMB蛋白能增强小鼠脂肪组织中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运用抗体中和GPNMB蛋白会降低脂肪细胞中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C正确;D、GPNMB蛋白能增强小鼠脂肪组织中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最终引起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技术降低肝脏GPNMB蛋白基因的表达可减轻肥胖并改善胰岛素抵抗,D正确。故选A。4.脑水肿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进行脱水治疗,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据报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图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和乙表示相应的器官。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甲表示大脑皮层,乙表示垂体,激素CRH的名称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糖皮质激素和ACTH的分泌相互影响,二者之间既能相互促进又能相互抑制C.适量注射ACTH会改善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所以治疗效果较好D.ACTH只能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下丘脑可以分泌相关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促激素作用于相应的内分泌腺,促进内分泌腺分泌相应的激素。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影响二者分泌相关激素。【详解】A、如图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则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激素CRH的名称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B、ACTH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而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垂体分泌ACTH,B错误;C、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进行脱水治疗,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由于ACTH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所以注射适量ACTH会改善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的量,治疗效果较好,C正确;D、由图可知,ACTH既能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也能作用于甲(下丘脑),D错误。故选C。5.“肿瘤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从而得以在体内生存并增殖的现象。如某些肿瘤细胞表面有PD-L1蛋白,PD-L1蛋白与T细胞膜上的PD-1受体结合后,能诱导T细胞过早地进入自我凋亡程序,从而使肿瘤细胞逃过T细胞的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A.PD-L1蛋白的存在降低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B.研发与PD-L1蛋白结合的抗体,有助于肿瘤的防治C.在癌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导致蛋白质发生改变D.PD-L1与T细胞表面PD-1结合,可能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降低【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免疫: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繁殖快,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解】A、PD-L1蛋白的存在能使肿瘤细胞逃过T细胞的攻击,故PD-L1蛋白的存在降低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A正确;B、PD-L1蛋白与T细胞膜上的PD-1受体结合后,能使肿瘤细胞逃过T细胞的攻击,因此研发与PD-L1蛋白结合的抗体可阻止PD-L1蛋白与T细胞膜上的PD-1受体结合,使T细胞能识别癌细胞,有助于肿瘤的防治,B正确;C、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C错误;D、PD-L1蛋白与T细胞膜上的PD-1受体结合后,能诱导T细胞过早地进入自我凋亡程序,而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因此T细胞大量死亡会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降低,D正确。故选C。6.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以月季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对月季茎段插条施用不同浓度的NAA溶液,10天后对其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分别进行计数,结果如下表。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A溶液度(10-7mol/L)05101520主根长度(相对值)10.90.70.50.3侧根数目(个)46863A.在没有用NAA处理的一组中,月季茎段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有关B.最适宜月季插条主根生长的NAA浓度在5×10-7moL左右C.促进月季插条侧根生长的最适宜NAA浓度为10×10-7mol/LD.本实验可以证明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插条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目均具有两重性【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表格可知:该实验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其他变量都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在没有用NAA处理的一组中,在茎段插条中可能存在着内源性的生长素,月季茎段根的生长与内源生长素有关,A正确;B、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NAA浓度为5×10-7mol/L时,与对照相比,主根长度减小,说明处于抑制状态,故不能说明最适宜月季插条主根生长的NAA浓度在5×10-7moL左右,B错误;C、在NAA浓度是10×10-7mol/L时,侧根数目是8,数量最多,说明侧根生长的适宜浓度在该浓度两侧,即在5×10-7~15×10-7mol/L之间,应在该范围下缩小浓度梯度进一步进行实验,C错误;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浓度范围内,对月季插条主根长度NAA均表现为抑制,不能体现两重性,D错误。故选A。7.某同学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细胞分散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影响酵母菌种群增长的因素是葡萄糖有限和试管内空间有限B.若实验中多次出现图中c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倍数不够C.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可用台盼蓝染液增加计数结果的有效性D.若计数板1个大方格中有16个中方格,4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总数为55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2.2×106个【答案】D【解析】【分析】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滚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详解】A、本实验中影响酵母菌种群增长的因素包括葡萄糖有限、试管内空间有限、pH变化、代谢废物积累等,A正确;B、若实验中多次出现图2中c的现象,即细胞重叠,说明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倍数不够,B正确;C、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可用台盼蓝染液排除死亡的酵母菌,增加计数结果的有效性,C正确;D、若计数板1个大方格中有16个中方格,4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总数为55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55×4÷(1mm×1mm×0.1mm×10-3)×10=2.2×107个,D错误。故选D。8.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横坐标表示的是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B.图乙中的a时间段对应的是图甲中的②区C.图乙中的d时间段对应的是图甲中的③区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存在着正反馈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捕食关系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例如,兔和草类、狼和兔等都是捕食关系。【详解】A、图甲中的横坐标表示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纵坐标表示捕食者的数量变化,A正确;B、图乙中的a时间段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均增加,所以对应的是图甲中的①区,B错误;C、图乙中的d时间段被捕食者数量增加而捕食者数量减少,所以对应的是图甲中的④区,C错误;D、根据图甲可知,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存在着负反馈调节,D错误。故选A。9.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