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一中高一年级假期质量检测题历史学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题2分,满分70分)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考古学家认为当时已经产生了私有制。以下最能作为其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B.挖掘出来的黑陶胎壁薄如蛋壳C.古城分布着规模较大的祭坛和神庙D.各个墓葬之间随葬品差别不大2.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剥夺和限制贵族的特权B.富国强兵,增加国家实力C.巩固分封制维护宗法制D.建立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3.如图反映出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主要特点是()A.相权空虚,中央集权B.相互配合,相互牵制C.分别决策,相权分割D.三权分立,相互制衡4.“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一则监察郡国、太守,同时监督监御史;二则不常驻州郡,而是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到所辖的州郡去巡视。这一举措()A.清除了王国威胁B.标志着刺史制度正式确立C.分割了郡守权力D.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5.下图所示为铸于唐朝时期高昌王朝钱币。钱币正面钱文为“高昌”“吉利”四字,字体为隶书,背面无文。“高昌”为国名,“吉利”为吉祥语。该货币()A.见证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融合 B.印证了唐朝文化强大的辐射力C.体现了唐朝多元开放的特征 D.反映了唐朝货币体系的多元化6.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载了当时中原汉人饮食中出现多种“胡物”,如胡饭、胡羹、羌煮等:西安出土的《戎进墓志》记述西域胡人戎氏家族习汉文、崇儒学,并将籍贯由“上源西域人”改为“恒州灵寿(今河北灵寿)人”。上述现象主要反映魏晋时期()A.南北方生活习惯趋于一致B.人口流动趋势明显C.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D.民族交融内涵丰富7.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A.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B.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C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D.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8.科举制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从而在社会阶层间出现等级中的升降、贵贱间的对流,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材料主要阐述了科举制()A.动摇了统治根基B.增强了社会的阶层流动C.加强了中央集权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9.欧阳修评论唐朝赋税制度时说: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该评论()A.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B.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C.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D.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10.韩愈在《原道》中以儒学为尊,将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理想,极力倡导复兴儒学。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B.社会上出现无神论思想C.佛教思想获取正统地位D.朱熹思想受到官方尊崇11.“神宗与王安石君臣相得,针对社会经济与行政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但是王安石一方面加强生产,一方面裁抑兼并的改革方式,并未得到所有官僚的支持。新旧双方不但在政治、经济利益上有所冲突,在学术理念上更成对立之势。”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A.激化了君臣之间的矛盾B.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分裂C.致使北宋政权最终灭亡D.实现了权力之间的制衡12.宋代,在州一级所设的通判,有权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还有权弹劾州府所有官员,因此有官员提出外放的条件是“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这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制集权的强化B.政治制度的僵化C.官员生活的腐化D.崇文抑武的固化13.元朝的江浙行省最初管辖范围很大,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西东北部。后原属江浙行省的江北部分被拆出,加上河南等地成河南江北行省。元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宋朝悲剧的重演B.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C.维护地方的统治秩序D.规范地方的行政管理14.南宋时面食在江南倡行。临安城内仅面点就50多种,其中大包子、荷叶饼、烧饼、羊肉馒头等都是典型的北方面食,面食地位逐渐提升。饮食风格的变化突出说明()A.人口流动活跃促进文化交融B.农业生产进步丰富居民生活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消费观念D.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城市发展15.南宋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他所说的“理”在社会中应体现为()A.自然法则B.天人感应C.伦理纲常D.历史规律16.万历十四年(1586年),因皇后无子,内阁首辅申时行以明太祖的“长幼有序”的理由上疏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神宗欲立宠妃郑氏之子(三皇子),便以皇长子年幼的理由搪塞。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经过内阁的反复奏疏以及李太后对皇长子的支持,神宗最终册封朱常洛为太子。这一事件反映出()A.封建制度下中枢决策效率较低B.政治传统对皇权形成一定的制约C.明朝皇帝已失去太子的册立权D.内阁与外戚的政治势力逐渐膨胀17.以朱元璋、朱棣为代表的明初统治集团,选择了“重治吏,恤安民,崇道统,尊理学”的治国方略;至明朝中叶,尊崇程朱理学的弊端已昭然若揭;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A.商品经济的逐步繁荣 B.理学占统治地位C.反对专制的社会思潮 D.市民阶层的崛起18.清朝皇帝册封蒙古王公、西藏喇嘛和新疆少数民族的首领,每年在承德接见他们,形成游牧部落的汗庭,关内十八省,则是清朝皇帝统治的中国。这反映出清代()A.尚停留在原始部落联盟状态B.中央无力控制少数民族地区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D.民族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缓解19.《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中描述“明代至清中叶,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快速发展,超越过往朝代.在这400多年中,中国经济出现了多种新现象”。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新现象”的是()A.高产粮食作物得到推广种植B.手工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C.商品经济繁荣纸币开始出现D.工商业市镇成为区域贸易网络的核心20.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对过去只局限于道德、哲学性知识的传统不能满意。希望不再只专论一个人内心的锻炼修养,而是走向整体,走向社会群体的实践”。在此,该学者指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主张()A.经世致用B.正心诚意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21.19世纪30年代,璞鼎查向英国纺织品资本家宣称:“倾所有兰开夏纺织品厂的出品,都不足以供应中国一省消费之用。”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B.鸦片贸易合法化C.推广先进技术D.掠夺劳动力22.1881年开平矿务局投产之时,李鸿章以“恤华商而敌洋煤”为由,向朝廷奏请税厘减至每吨一钱,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煤炭的大量生产不仅把洋煤排挤出华北市场,而且使天津、唐山一带濒于倒闭的传统工业得到复苏与发展。材料表明,开平煤矿的创办()A.开启了工业近代化进程B.得益于政府对军事工业的扶持C.推动近代民族工业产生D.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23.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杨秀清创作了《太平军好章程》的歌谣:太平军,好章程;发放粮食,土地平分;打官兵,打洋人;鸦片、赌钱一齐禁,处处太平。下列对于以上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A.表明太平天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B.反映出农民阶级的土地诉求C.反映出太平天国反帝反封建的诉求D.表明太平天国重视舆论宣传24.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以上内容旨在表明戊戌变法()A.对新思想在中国社会传播起到推动作用B.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虽然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25.1903年,清政府颁布《奖励商勋章程》规定:“制造火车、轮船、汽车能与外洋新式车、船相符者,造长桥数十丈以上者,能出新法造电机者”,奖励一等商勋加二品顶戴。“仿造西式物品畅销内地者”,奖励五等商勋加六品顶戴。这表明月当时()A.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有一定改善B.官员选拔的程序渐趋合理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官制改革推动了洋务新政26.1912年10月,列宁在《真理报》上发表《新生的中国》一文,指出:“四亿落后的亚洲人争得了自由,觉醒了起来,参加了政治生活。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从酣睡中清醒,走向光明、运动和斗争了。”列宁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推翻了封建制度B.推动了政党政治发展C.打击了列强势力D.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27.陈旭麓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对材料中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实现了自由平等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C.新文化运动抛弃了传统文化D.新文化运动否定了专制暴政28.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多次撰文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当时中国农民革命的必然结果和最高形式,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的相关叙述()A.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C.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D.增强了人民全面抗战的信心29.中共一大制定革命纲领时主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和俄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中共二大则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策略方针。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积极开展土地改革B.受国共合作方针的影响C.意图放弃暴力革命D.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3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发表宣言,提出三个条件: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有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等自由;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据此判断,中共提出这些条件旨在()A.推动北伐战争,实现国家统一B.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政权C.停止国内战争,抵抗日本侵略D.发起战略决战,争取全国胜利31.1943年1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召开。会议在真正平等、直接普遍的无记名投票的原则下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的领导机构。根据选民的文化状况,投票采用“豆选法”。选民赞成哪位候选人就在他背后的碗里放入一粒豆子,最后选举结果取决于候选人得豆的多少。这一做法()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促进了根据地的民主建设C.完善了民主选举的实施程序D.巩固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32.史料记载: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都发现了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据此可知( )A.各大文明区均繁荣发展 B.大河流域孕育出新文明C.原始村落分布的不均衡 D.中国村落遗址领先世界33.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由专门的国王管理;古代西亚人创作了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人类文明早期管理和文化活动的产生,直接得益于(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阶级的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34.“我们居住的位于费西斯河(黑海最东部的一条河)与赫丘利柱石(直布罗陀海峡两岸耸立的海岬)之间的区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该材料指的是(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古埃及文明D.古印度文明35.公元前6世纪,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的某帝国( )A.确立了封建专制统治 B.宣扬国王权力来自基督教C.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D.建立了封建官僚体系二、主观题部分(共两小题:36题15分,37题15分,满分30分)3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亚历山大在东方被征服各地先后建立起几十座城市,这些城市既是统治当地居民的军事据点,也是经济活动中心,许多随军而来的希腊奴隶主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2025-03-22 13:58
6页
-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 物理 Word版含解析
2025-03-22 13:58
17页
-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开学测试答案
2025-03-22 13:58
28页
-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开学测试习题
2025-03-22 13:58
14页
-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 地理 Word版含答案
2025-03-22 13:58
7页
-
2025届江苏省七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日语答案
2025-03-24 23:55
2页
-
2025届江苏省七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英语答案及听力材料、评分标准
2025-03-24 23:55
5页
-
2025届江苏省七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生物答案
2025-03-24 23:55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