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海淀高三一模生物2025.04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玉米被腐霉菌、青枯杆菌侵染会患青枯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腐霉菌和玉米细胞含有C、H、O、N、P等元素B.玉米细胞和青枯杆菌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C.腐霉菌和青枯杆菌在细胞核中进行DNA复制D.青枯杆菌和玉米细胞在核糖体上进行转录2.乙醇脱氢酶参与人体肝脏中的乙醇代谢过程,催化乙醇产生乙醛,TF为该酶抑制剂。高浓度乙醛会损伤肝脏、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关于下图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m段反应速率均受到乙醇浓度限制B.过量饮酒可能导致乙醛含量上升C.TF可能与乙醇竞争性结合该酶D.TF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3.将纯合白花、普通叶、非麻色种皮豌豆与纯合紫花、半无叶、麻色种皮豌豆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图。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A.种皮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花色与叶型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F₂麻色种皮、普通叶个体中纯合子约占1/9D.F₁测交后代中,紫花、麻色种皮约占1/24.已知R基因缺陷小鼠(2n=40)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均不能正常配对,分裂停止。下列关于该小鼠初级精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含有40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B.含有0个四分体、80个DNA分子第1页/共12页C.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5.马德隆畸形是由S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正常人和患者的S基因(编码序列)测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遗传方式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相同B.图示序列与S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互补C.患者S基因mRNA的第75个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D.对母方产生的极体进行基因检测就能确定胎儿是否患病6.“花粉蒙导效应”是指使用同种和异种花粉同时混合授粉至同一柱头,以帮助异种花粉突破柱头处的生殖障碍,实现远缘杂交。相关实验及结果如下表。组别柱头来源花粉来源柱头上滴加的物质花粉萌发情况1拟南芥无萌发2远缘物种无不萌发拟南芥3拟南芥+远缘物种无均萌发4远缘物种R肽萌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拟南芥花粉可能诱导自身柱头释放R肽,保证花粉萌发B.第3组的柱头来源若为远缘物种,则结果仍为均萌发C.可借助R肽提高农作物远缘杂交的成功率D.该效应通过基因突变提高植物的遗传多样性7.将拟南芥幼苗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IAA的培养基中培养,每一浓度分为两组,一组添加1nmol/L油菜素内酯(BL),另一组不添加BL,8天后统计侧根数量,结果如右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BL与IAA的相互作用B.各组的相对值是与仅用BL处理时侧根数量的比值C.1nmol/LBL促进侧根形成D.1nmol/LIAA与BL对促进侧根生长具有协同作用8.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大多已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AED可通过电击消除患者的心室纤维性颤动,从而恢复心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心跳会加快B.传出神经以电信号形式直接刺激心肌细胞,使其兴奋第2页/共12页C.AED电击能量在人体安全范围内,正确使用不会损伤人体D.医护及接受过培训的人员规范使用AED,可及时救治患者9.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与某些B细胞异常活化有关。靶向B细胞膜蛋白CD20的单抗R可诱导血液中的异常B细胞凋亡;靶向B细胞膜蛋白CD19的特殊T细胞(CAR-T),可有效清除淋巴结等处的异常B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异常B细胞识别自身抗原后直接产生抗体B.单抗R的治疗机理是催化细胞凋亡C.CAR-T的治疗机理是替代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D.单抗R和CAR-T的联用可快速、有效缓解RA症状10.某海湾地区的潮沟中,海獭是顶级肉食者,岸蟹主要取食潮沟中的水生植物。研究发现,在划定区域排除海獭后,与对照区域相比,蟹洞密度增加,植物生物量减少了30%,潮沟宽度增加了0.3m,即侵蚀程度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目的是排除海獭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而导致潮沟侵蚀B.若想恢复上述出现侵蚀的潮沟生态环境,可考虑适当保护当地海獭C.采用样方法统计蟹洞密度可估算岸蟹的种群数量变化D.水生植物、岸蟹与海獭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符合循环因果11.生产L-谷氨酸主要依赖有氧发酵,常用菌种谷氨酸棒状杆菌大多为生物素合成缺陷型。在各组发酵罐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生物素,检测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前用平板划线法进行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纯培养B.发酵过程将空气直接通入发酵罐以保证有氧条件C.甲~丁组谷氨酸棒状杆菌数量均呈现“S”形增长D.乙~丁组L-谷氨酸产量不与菌体细胞密度呈正比1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特定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第3页/共12页A.过程①需要使用限制酶、DNA连接酶B.过程②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噬菌体并启动基因表达C.过程③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筛选目标抗体D.过程④可将目标抗体A的基因导入酵母菌进行发酵生产13.对人类胚胎从2细胞阶段到囊胚阶段进行细胞发育追踪,发现大多数内细胞团细胞主要来源于2细胞阶段其中一个分裂较早的细胞——细胞M。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2细胞阶段细胞间差异可能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B.胚胎发育的后期,大部分体细胞来源于细胞MC.内细胞团将来会发育成胎儿的胎盘、胎膜等结构D.相比小鼠模型,该实验要遵循更严格的伦理要求14.下列实验结果偏差不是由于试剂浓度改变造成的是A.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溶液中出现大量胀破——0.9%生理盐水B.新鲜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0.3g/mL蔗糖溶液C.提取并分离菠菜叶中的光合色素,仅下端两条色素带浅——无水乙醇D.胡萝卜愈伤组织仅生出根——0.2mg/L生长素、2mg/L细胞分裂素15.近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这将成为我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某同学假期预习教材时,想利用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检索、学习一些学科问题,下列检索的问题合理的是A.乳酸菌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包含几个阶段B.线粒体外膜上哪些酶参与催化ATP的合成C.服用哪种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甲型流感D.破坏内环境酸碱平衡的最低乳酸量是多少第二部分本部分共6题,共70分。16.(12分)为研究某地潮间带两种藤壶空间分布差异的成因,科研人员开展野外实验。(1)附有两种藤壶的岩石块预先培养一段时间,将玻璃片放在上面,精确描记出每一藤壶的种类和原始生存位置,如图1。将岩石块分别移植到潮间带的不同深度,如图2。实验一:每一深度的移植岩石块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不做任何处理,Ⅱ组移除全部藤壶乙。一段时间第4页/共12页后,重新放置玻片并描记每一藤壶的位置,进而统计藤壶甲的死亡率。①移植到不同深度前,岩石块预先培养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②实验结果为_________,说明两种藤壶之间存在种间竞争。(2)科研人员推测,该群落中的荔枝螺对藤壶的捕食会缓解两种藤壶之间的种间竞争。实验二:在某一深度选取一组移植岩石块用铁笼罩住,可有效防止荔枝螺的捕食。一段时间后,统计藤壶甲的死亡率,结果如图3。图3结果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上述推测,依据是_________。(3)综上所述,藤壶甲和藤壶乙在该群落中各自占据特定的生态位,是_________的结果。17.(12分)科研人员以作物甲为材料,探索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径。(1)图1是作物甲叶肉细胞中部分碳代谢过程的示意图。图1中,叶绿体中R酶既催化(CO2固定,也在某些条件下,催化C5和O2反应生成1分子C3和1分子2-第5页/共12页P-乙醇酸,后者生成具有一定毒性的乙醇酸。乙醇酸可通过叶绿体外代谢途径Ⅰ合成丝氨酸,后者是组成的基本单位。(2)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某种藻类编码乙醇酸脱氢酶(A酶)的基因、某种细菌编码天冬氨酸醛缩酶(B1酶)的基因、天冬氨酸脱氢酶(B2酶)的基因、乙醛酸-谷氨酸转氨酶(C酶)的基因和乙醛酸-天冬氨酸转氨酶(D酶)的基因转入作物甲,与原有的途径Ⅰ相连,在叶绿体中分别建立了两个乙醇酸代谢旁支途径,即图2中的代谢途径Ⅱ和途径Ⅲ。①将编码上述4种酶的基因转入作物甲,能够实现的目的是:利用途径Ⅱ或途径Ⅲ,通过A酶________,降低叶绿体基质中该物质的含量,避免在叶绿体积累;同时还能减少________,提高光合效率。②构建作物甲中乙醇酸代谢旁支途径的技术流程是:流程一:鉴定乙醇酸代谢旁支的相关酶基因→分别构建相关酶基因和荧光蛋白基因融合的表达载体→分别导入叶肉细胞→检测表达载体的荧光与叶绿体的荧光。流程二:将含有相关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共同导入叶肉细胞→分别建立相应的乙醇酸代谢旁支途径。流程一的目的是确定________;流程二的检测指标是叶肉细胞中相关酶的表达量及________的含量变化。(3)在叶绿体中新构建的两条乙醇酸代谢旁支途径中,途径Ⅱ优于途径Ⅲ,请阐述理由。18.(10分)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降糖”“降温”的神奇F蛋白维持血糖平衡需要多种激素参与,其中胰岛素是主要的降糖激素。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现象,临床上需要寻找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降糖物质。新近发现,F基因编码的F蛋白通过加工,存在分泌型(sF)和胞内型(cF)两种形态,两者氨基酸序列基本相同,却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既能降糖又能降温,可为临床治疗或药物研发带来新的思路。研究发现,注射葡萄糖会引起小鼠血浆中的胰岛素和sF含量变化,结果如图1。科研人员对高表达F基因的动物进行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确定sF主要由骨骼肌细胞合成和分泌。sF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激活靶细胞内AKT信号通路,进而降低血糖浓度,调控过程和生理效应与胰岛素类似。第6页/共12页进一步研究表明,特异性敲除骨骼肌F基因的小鼠,运动能力显著下降、体温升高。为探明其机制,分别检测野生型小鼠在安静状态和运动中产热调节因子S的含量,结果如图2。已知运动导致细胞质中信号因子AMPK被激活。AMPK可使F蛋白在骨骼肌细胞内被磷酸化,不再分泌到细胞外,而是在细胞内发挥生理作用,即cF。cF可进入细胞核,与转录因子FOXC2结合,调控骨骼肌细胞中S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代谢产热过程。总之,机体调控复杂的细胞代谢过程灵敏且精细,从而实现不同组织器官的协调统一。(1)据图1推测,与胰岛素相比,sF响应血糖浓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2)科研人员认为sF和胰岛素一样,都属于激素,写出2点理由:__________。(3)为验证文中对sF和cF功能的推测,科研人员检测特异性敲除骨骼变化,支持推测的证据包括__________(多选)。a.饲喂食物后肝糖原增加量变小b.饲喂食物后胰岛素分泌量上升幅度变大c.运动中调节因子S下降幅度变大d.运动中产热量下降(4)在本文对F蛋白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可进一步探究的新问题19.(12分)赤霉病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为培育抗赤霉病品种,科研人员利用小麦的近缘种长穗偃麦草开展下列研究。(1)长穗偃麦草(2n=14,EE)的7号染色体(7E)上带有显性赤霉病抗性基因A。从小麦(2n=6x=42,AABBDD)与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后代中选育获得纯合品系甲((2푛=42),其D组7号染色体(7D)被长穗偃麦草的7E代替。小麦与品系甲的杂交子代中,由于7D与7E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不能,而无法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互换。(2)小麦的5B染色体上显性基因H失活后得到品系乙,可诱导7D与7E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交换。进行图1所示杂交实验。①植株X的基因型为Aahh,筛选该种基因型植株的目的是__________。第7页/共12页②简单重复序列(SSR)一般为几十个核苷酸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同一SSR位点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利用SSR检测BC2植株7号染色体上的DNA组成,结果如下表。植株SSR
2025北京海淀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5北京海淀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2025-04-16 13:12
10页
-
2025北京海淀高三一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2025-04-16 13:12
12页
-
2025北京海淀高三一模政治试题及答案
2025-04-16 13:12
9页
-
2025北京西城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5-04-16 13:12
9页
-
2025北京西城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2025-04-16 13:12
12页
-
2025北京西城高三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
2025-04-16 13:12
16页
-
2025北京西城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2025-04-16 13:12
13页
-
2025北京西城高三一模政治试题及答案
2025-04-16 13:12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