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3页大小:243.8 K上传日期:2025-05-01 00:06浏览次数:48 侵权/举报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约3000—2500年的河南虢国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包括鼎、簋等礼器,还有制作精美的车马器。如图所示,该遗址可()A.研究商周时期君主权力加强 B.证明宗法制度的等级严密C.体现当时地方治理卓有成效 D.说明早期交通工具的便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约3000—2500年前(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鼎、簋等礼器在商周时期是重要的礼器,其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的鼎、簋数量和规格都不同,这是宗法制度等级森严的重要体现,B项正确;虽然青铜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但仅从这些青铜器出土无法直接得出君主权力加强的结论,排除A项;这些青铜器主要反映的是当时的礼仪制度、手工业水平以及贵族的生活等方面,与地方治理成效无关,排除C项;虽然出土了车马器,但仅能说明当时已经有了车马等交通工具,并不能充分说明早期交通工具的便捷性,排除D项。故选B项。2.唐初名将李靖认为“天之生人,本无蕃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而生,由此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唐中期,政府允许岭南士人参加科举考试,使得岭南地区“文通经史,武便弓弩,婚嫁礼仪,颇同中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A.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B.地方的藩镇长官拥兵自重C.积极推动各族群交往互鉴D.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唐朝(中国)。根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唐初名将李靖主张对边疆地区实行优抚政策,唐中期,政府重视发展岭南地区的教育,允许岭南士子通过科举入仕,这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维持边疆地区的稳定,体现了唐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重视,A项正确;题干信息未强调地方藩镇长官拥兵自重,且这与唐初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B项;题干体现唐朝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而不是各族群的交往互鉴,排除C项;因俗而治指的是利用当地原有的习俗进行治理,而材料未涉及因俗而治,排除D项。故选A项。3.成书于元初的《农桑辑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其中提出一种全新的风土观念,指出地理环境条件对于作物生长是有影响的,但不能唯风土论,引种的失败不能完全归罪于风土,有的是没有好好地种,有的是好好种了,但是方法不得当。这一观念()A.基于美洲新物种传入的现实 B.推动了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C.有利于新作物的引种和推广 D.破除了农村封建迷信的束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农桑辑要》认为不能唯风土论、地理环境条件对于作物生长是有影响的,但并非全部、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引种的成败。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观点为当时棉花的引种和推广扫除了思想障碍,同时为后来明清时期的玉米、烟草、番薯的引进铺平了道路,C项正确;美洲物种的传人是在明末清初,排除A项;精耕细作模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排除B项;风土观念不属于封建迷信、排除D项。故选C项。4.晚明学者曾异撰曾说:“私念我辈,既用帖括(科举文章)应制,正如网中鱼鸟,度无脱理。倘安意其中,虽不有林壑之乐,犹庶几苟全鳞羽;一或恃勇跳跃,几幸决网而出,其力愈大,其缚愈急,必至摧鳍损毛。”作者意在()A.讽刺晚明士风的堕落腐化 B.批判科举对文人精神的束缚C.揭露科举选才的不公平性 D.述说自己对科举功名的渴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晚期(中国)。根据材料“正如网中鱼鸟,度无脱理”“一或恃勇跳跃……其力愈大,其缚愈急,必至摧鳍损毛”可知,曾异撰以“网中鱼鸟”比喻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强调他们深陷其中无法逃脱,若顺从尚可“苟全”,若反抗则会被制度反噬。这深刻揭示了科举对文人精神的禁锢与摧残,B项正确;“讽刺士风堕落腐化”偏离材料核心,文中未提士人道德问题,排除A项;“揭露科举选才不公”亦非重点,材料聚焦制度束缚而非选拔机制,排除C项;“渴求功名”与文中的无奈顺从态度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5.1876年9月,郭嵩焘被任命为驻英公使,时人认为这是大伤国体的奇耻大辱,出洋即是“事鬼”,与汉奸一般。湖南士绅更是群情激愤,要开除郭嵩焘的省籍,甚至扬言要砸郭宅。在强大压力下,郭嵩焘几次推脱,都未获准,终在当年12月从上海前往英伦。这一事件反映出()A.清廷成列强侵华工具 B.国人救亡意识高涨C.中国近代化转型的艰难 D.基层秩序走向失控【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郭嵩焘出使英国遭到一致反对,认为这大伤国体,与卖国无异,可见当时人们仍坚持“华夏中心论”“天朝上国”观念仍未完个打破,这反映了观念改变之艰难,近代化转型之艰难,C项正确;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成为列强侵华工具,排除A项;国人反对郭嵩焘出使英国,认为这有损国体、说明其缺乏现代意识,不属于救亡意识,排除B项;材料中看不出基层秩序失控,排除D项。故选C项。6.下图是近代四个年份中国国营邮政点海拔分布示意图(1907-1936年)。这反映出()A.国家疆域范围的扩大 B.近代邮政带有半殖民化色彩C.国家宏观调控的强化 D.国家意志指导下邮政业拓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7—1936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07年,大部分邮政点均处于海拔1000米以下,极少数处于海拔1000米以上;1920——1936年期间,邮政点处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已经达到1000个左右,2000米以上的邮政点数量也有所增多,甚至在海拔3000米、4000米的高度也有了邮政点,这反映的是随着国家近代化的发展,邮政逐渐克服自然地理和地形的限制,不断向高海拔地区拓展,显示了国家意志指导下的邮政事业的发展,D项正确;图片显示的是邮政点向高海拔地区发展,不能说明国家疆域扩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邮政的半殖民化色彩,排除B项;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开始复员,一改蔡元培时代奠定的注重文理基础学科的传统,在原有文、理、法三院的基础上,增设农、工、医等应用学科,变成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这一调整()A.抑制了自由思想的勃发 B.缘于社会需求的驱动C.推动教育向精英化发展 D.表明教育体系的完备【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胜利后(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增设农、医、工三院、这是由于在抗战前及抗战时期,随着经济发展或战事需求、社会对农、工、医、经济等应用学科人才需求增加,北京大学顺应时代趋向和社会需求,做此调整,B项正确;改变注重文理基础学科的传统,并不意味着抑制自由思想,只是发展重心有所调整、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教育精英化,排除C项;北京大学一个个案的学科调整,不能说明整个教育体系的完备、排除D项。故选B项。8.下面是1949年底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绘制的宣传画《驱逐美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中国》。这反映出当时()A.抗美援朝的坚定决心 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C.独立自主的国家意识 D.国民党在大陆势力被清除【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图片信息显示,美国侵略势力被驱逐出中国,伴随着敌人的狼狈逃窜,被清扫的还有昔日美国政府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各种条约、协定,以及已经断裂四散的锁链,解放军战士脚踏的红色中国版图包括了台湾岛,这体现了新中国驱逐侵略势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国家意识、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爆发于1950年10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主主要体现新中国驱逐美国侵略势力的行动,而不是打击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9.天津市大邱庄土地多为盐碱地,不利于农作物种植,生活一直十分贫困。1978年,大邱庄冷轧带钢厂正式投产,仅一年就实现30万元的盈利。1983年,大邱庄的电器厂、印刷厂等纷纷涌现。到1988年,大邱庄人均收入、产值和纳税额都位居全国村庄第一、大邱庄的崛起主要得益于()A.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乡镇企业的发展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包产到户的推广【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78年,大邱庄冷轧带钢厂正式投产,仅一年就实现30万元的盈利。1983年,大邱庄的电器厂、印刷厂等纷纷涌现。到1988年,大邱庄人均收入、产值和纳税额都位居全国村庄第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邱庄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农业发展受限,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而大邱庄开始发展乡镇企业进而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批准了第一批沿海港口城市,而天津市大邱庄不是沿海港口城市,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此时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排除C项;材料所述内容是乡镇企业的发展,没有涉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故选B项。10.波斯帝国的君主登基之时,不但要在波斯人传统的登基地帕撒加戴举行仪式,而且要到巴比伦行省和埃及行省分别加冕为巴比伦王和埃及王,自称“众王之王”“各省之王”。由此可见,波斯帝国()A.统治策略较为灵活 B.内部文化交流频繁 C.行省之间互相牵制 D.实行分权制衡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本题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君主在巴比伦行省和埃及行省举行加冕仪式,意图在被征服地区强化自身权威,加强这些地区对帝国的认同,从而巩固统治、维护统一,这体现了其统治策略的灵活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波斯帝国君主在巴比伦行省和埃及行省举行加冕仪式以巩固统治,与内部文化交流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君主在巴比伦和埃及两个行省加冕,并未提及行省之间的互相牵制,排除C项;波斯帝国推行君主专制,并未实行分权制衡,排除D项。故选A项。11.西欧城市兴起之初,主教堂、钟楼和洗礼堂构成了城市的心脏,这里不仅是举行宗教仪式场所,也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权力空间。到13世纪,作为城市管理机构和市民活动之用的市政厅大量出现,它们与主教堂并列,聚合为一个城市中心空间。这一变化反映了()A.阶级对立的加剧 B.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C.世俗力量的发展 D.社会教化功能的收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市政厅大量出现,与主教堂并列成为城市中心”并结合所学可知,市政厅作为世俗权力的象征,与宗教建筑共同构成城市核心,反映了市民阶层和城市自治力量的崛起,世俗力量逐渐增强,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阶级矛盾激化,而是权力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此时文艺复兴尚未开始,人文主义没有广泛传播,排除B项;主教堂仍存在并承担社会教化功能,排除D项。故选C项。12.1588年5月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