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湖北省“黄鄂鄂”2025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答案
湖北省“黄鄂鄂”2025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答案
格式:docx页数:6页大小:36.2 K上传日期:2025-05-07 00:06浏览次数:397 侵权/举报

2025届高考模拟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A(以偏概全,强加因果。)B(A“就能够避免AI的重构模拟”错误,依据为材料一第二段“当然,你的作品发表后也会很快进入数据库,赋予了AI对此类作品重构模拟的可能”。C“说明工程师的工作不具备不可替代性”错误。材料一第二段“原创的本质是发现和发明,它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决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一个工程师,无法替代成百上千个作家”强调的是作家的原创的独特性和唯一性的特点,每一个作家的原创是不可替代的,成百上千个作家的原创不是一个工程师能够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创造的出来的,并非说明工程师的工作不具备不可替代性。D“不具备现实意义”,错误。材料二“AI技术虽然无法完全理解人类的情感世界,但是这种‘百无顾忌’有可能会摩擦出新的火花。这种碰撞打破了传统文艺工作者的思维模式,很有可能绽放出新的美学呈现。”)3. C(“传统创作模式定被淘汰”太绝对,并且不符合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二的观点是:“站在人机文明的分水岭回望当下,文艺的使命不是与AI技术竞速搏斗,而应当成为科学技术洪流中永放光芒的灯塔,推动人类走向更丰润的精神高地。”)4.(4分)①相同点(2分):AI对文艺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它无法取代人类的原创。因为人类具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精神世界。②不同点(2分):材料一表达了在与高科技的博弈中,作家是少数能够凭借原创性而不被AI取代的职业的观点。(1分)材料二表达了文艺的使命不是与AI技术竞速搏斗,而应当成为科学技术洪流中永放光芒的灯塔,推动人类走向更丰润的精神高地的观点,和AI技术能够助力文艺创作的观点。(1分)(不同点中,材料一答对给1分;材料二分两点,任答一点给1分)5.(6分)不同意。①AI写作的质量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使用者语言水平的高下。AI是在人类“投喂”的基础上生成作品的。人机交互的深度和训练的强度,决定着创作的品质。(2分)②人类创作的长处是无中生有,这种原创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想象和风格,它所呈现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决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2分)③人类在创作中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所以AI的出现不能抹杀人与人之间语言水平的差距,想要更好地运用AI呈现人类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思想,我们必须具备更高的语言水平,更要努力学好语文。(2分)C(“早已泯灭”说法不准确,庖丁解牛是出于对技艺的热爱与自豪,并非泯灭了良知。)C(不是“正面表现”,是侧面烘托。)(4分)自信从容→震惊困惑→委屈孤独→挣扎解脱(①自信与从容:庖丁解牛前还悠闲地喝茶、磨刀,表现出一种对技艺的自信和对生活的享受。②震惊与困惑:当牛突然说出“刽子手”时,这让他感到震惊和困惑。③委屈与孤独:牛死后,庖丁感到很委屈,认为自己被误解,同时也感到孤独,因为他觉得世间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技艺和内心。④纠结、挣扎与解脱:他怀念曾经作为牧童的日子,但又无法回到过去,在“镜中人”的挑衅下,庖丁内心的挣扎达到顶点。他最终选择自杀,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解脱自己,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艺术家”身份。1点1分,共4分。)(6分)①人物形象的复杂化:庄子寓言中的庖丁是一个技艺高超的行业翘楚形象,而在这篇小说中,庖丁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内心挣扎。他既有对技艺的执着对完美的追求,又有对道德的困惑对人性的反思,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复杂。②情节的奇幻与离奇:小说中加入了牛会说话、庖丁与镜中人对话、庖丁的自杀和牛群的后悔等奇幻情节,使故事更具戏剧性和吸引力,同时也为探讨人性和道德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③主题的深化与拓展:庄子寓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掌握规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篇小说不仅保留了对技艺的描写,还引入了道德和人性的思考,探讨了“艺术家”与“刽子手”的矛盾,以及技艺背后的人性困境。④语言与叙事风格的创新:小说在语言和叙事上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风格,既有古朴典雅的描写,又有现代文的叙事节奏和情感表达,使故事更具感染力和现代感。(每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任答3点给6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CEG11.B(《促织》“遽扑之”中“遽”意为“急忙、匆忙”。A.“终苟免而不怀仁”中“怀”意为“怀念”。D.《赤壁赋》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中“适”意为“享有”。)12.D(“根本原因”错误。根据材料二,近代君王治国不如古代帝王的原因还有“近代重武轻儒,或参以法律,儒行既亏,淳风大坏。”并且两个原因没有主次之分。13.(8分)(1)由此说来,仁义道德、善辩机智之类,都不是用来保全国家的方法。(所以,用来……的方法;持国,保全国家。每词1分,整体大意2分)(2)难以违背一个官员的私情,(可以)立刻成为万民的大害。(小情,私情;顿,立刻。每词1分,整体大意2分)14.(5分)①治理国家,制定措施应当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能盲目守旧。②官员应该秉持公正,杜绝私利干扰决策。③关注民生,以百姓为重。④重视文教与人才,重用有学问和识政体的人才来治国。(答出①给2分,答出②③④任意两点给3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古代周文王地处丰、镐一带,方圆不过百里,他施行仁义的政策感化了西戎。进而统治了天下。徐偃王统治着汉水东面的地方,方圆有五百里,他也施行仁义的政策,有三十六个国家向他割地朝贡。楚文王害怕徐国会危害到自己,便出兵伐徐灭了徐国。所以周文王施行仁义得了天下,而徐偃王施行仁义却亡了国;这证明仁义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今天。所以说;时代不同了,政事就会随之不同。在舜当政的时候,苗族不驯服,禹主张用武力去讨伐,舜说:“不行。我们推行德教还不够深就动用武力,不合乎道理。”于是便用三年时间加强德教,拿着盾牌和大斧跳舞,苗族终于归服了。到了共工打仗的时候,武器短的会被敌人击中,销甲不坚固的便会伤及身体;这表明拿着盾牌和大斧跳舞的德政方法只能用于古代而不能用于当今。所以说:情况变了,措施也要跟着改变。上古时候人们在道德上竞争高下,中古时候人们在智谋上角逐优劣,当今社会人们在力量上较量输赢。齐国准备进攻鲁国,鲁国派子贡去说服齐人。齐人说:“你的话说得不是不巧妙,然而我想要的是土地,不是你所说的这套空话。”于是出兵攻打鲁国,把齐国的国界推进到距鲁国都城只有十里远的地方。所以说徐偃王施行仁义而徐亡了国,子贡机智善辩而鲁失了地。由此说来,仁义道德、善辩机智之类,都不是用来保全国家的方法(正道)。如果当初抛弃徐偃王的仁义,不用子贡的巧辩,而是依靠徐、鲁两国的实力,去抵抗有万辆兵车的强敌,那么齐、楚的野心也就不会在这两个国家里得逞了。古今社会风俗不同,新旧政治措施也不一样。如果想用宽大和缓的政策去治理剧变时代的民众,就好比没有缰绳和鞭子却要去驾驭烈马一样,这就会产生不明智的祸害。现在,儒家和墨家都称颂先王,说他们博爱天下一切人,就如同父母爱子女一样。用什么证明先王如此呢?他们说:“司寇执行刑法的时候,君主为此停止奏乐;听到罪犯被处决的报告后,君主难过得流下眼泪。”这就是他们所赞美的先王。如果认为君臣关系能像父子关系一样,天下必能治理得好,由此推论开去,就不会存在父子之间发生纠纷的事了。从人类本性上说,没有什么感情能超过父母疼爱子女的,然而大家都一样疼爱子女,家庭却未必就和睦。君主即使深爱臣民,何以见得天下就不会发生动乱呢?何况先王的爱民不会超过父母爱子女,子女不一定不背弃父母,那么民众何以就能靠仁爱治理好呢?再说按照法令执行刑法,而君主为之流泪;这不过是用来表现仁爱罢了,却并非用来治理国家的。流泪而不想用刑,这是君主的仁爱;然而不得不用刑,这是国家的法令。先王首先要执行法令,并不会因为同情而废去刑法,那么不能用仁爱来治理国家的道理也就明白无疑了。材料二:贞观元年,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人的意见,常有不同,有认同的也有反对的,推究原因(追根溯源)都是为了公事。但有的人对自己护短,不愿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人家有所批评,就在心里暗自怨恨。有的人为了暂且避开私人之间的嫌隙,互相顾惜面子,明知不符合政事的要求,却仍然随即施行。难以违背一个官员的私情,可以立刻成为万民的大害。这的确是亡国之政,你们这些官员特别需要注意防范。隋朝时候内外大小百官,办理政事犹豫不决、没有主见,而酿成祸乱,人们多不能仔细想想其中的道理。当时那些人都以为灾祸不会落到自己身上,当面顺从,背后乱说,总认为没有什么。到后来大乱一起,家和国统统丢失,即使有脱身的人,虽没有遭到刑戮,也是吃尽苦头仅免一死,还会受到世人的舆论谴责。你们身为大臣特别应该灭除私情,秉公办事,坚守正道,凡事互相启发帮助,不要上下一个腔调。”贞观二年,太宗问黄门侍郎王珪说:“近代帝王和大臣治理国家,多半不如古代,不知是什么原因?”王珪回答:“古代帝王治理国家,大都崇尚清净无为,以百姓为中心。然而近代的君王却是以损害百姓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任用的大臣,也不再是饱学经史的儒雅之士。汉代的宰相,没有谁不精通一种经书的,朝廷上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都引经据典,参照经书来决断,于是,人人懂得礼教,国家太平安定。近代却重视武功,轻视儒术,或施用刑律来治理国家,从而导致儒术受到破坏,古代淳朴的民风也荡然无存。”太宗听后认为他说的对。从此以后,官员中凡是精通儒学,又懂得治国之道的,大都得以提拔,并委以重任。15.B(颔联没有运用象征手法,是直接描写出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16.(6分)①通过“野田荒冢”和“满眼蓬蒿”,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慨叹。②借介子推典故,赞扬不慕荣利的高洁情操。③尾联表明无论贤愚最终都归于尘土,体现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或万物齐一的道家思想)。④雷雨催生万物与荒冢埋葬生命,展现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若合理可酌情给分。)17.(6分)(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且放白鹿青崖间侣鱼虾而友麋鹿(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其他诗词符合叠词描绘自然景色也可给分。)(2分)A不可或缺B息息相关(A处,传统手工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对文化发展与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空缺处可填“十分重要”意思的成语,如“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等;B处,上文中提及传统手工业受消费的刺激,可见传统手工业与社会发展与主要矛盾联系紧密,空缺处可填“联系紧密”意思的成语,如“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等。每空1分,共2分,其他成语符合语境亦可给分。)(3分)“融和”改为“融合”;“底韵”改为“底蕴”;“滨临”改为“濒临”;“锲合”改为“契合”。(改对一处1分,任答三点得3分)(4分)②去掉“旨在”或“为了”③把“在一定程度上”放在“缓解”前(②处句子,“旨在”即目的在于,与“为了”表意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③处句子,“在一定程度上”在句子中作状语,应放置在动词“缓解”前。每处2分,共4分。)21.(4分)甲:传统手工艺实现了现代复兴乙:设计师与工匠的合作是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关键(甲处,后文提及“这一复兴”可见甲处应补充传统手工艺实现了现代复兴相关内容;乙处,根据前两个自然段可知段首应补充影响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因素,根据后文中“他们”“工匠和设计师”可知此处因素为工匠与设计师的合作,可见乙处应补充工匠与设计师的合作对传统手工艺发展的重要作用相关内容。每处2分,甲处需提及“传统手工艺”“复兴”关键词,乙处需提及“设计师与工匠的合作”且句式与二三自然段段首句子相似。每处2分,共4分。)(5分)因为有了政府政策的强大支持、当代社会消费的隐形刺激、工匠和设计师的紧密合作,所以传统手工艺得以焕发生机,重新融入现代生活。(原因概括全面准确3分,符合因果关系的要求2分。字数不符合要求扣1分)23.(60分)【审题指导】这是一道二元思辨类材料作文。语文教材从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去生活?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自律与自由”的关系,并进一步思考如何健康生活、自我培养和保持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发挥了语文学科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成长,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作用。“自律”通常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自由”通常被理解为无拘无束,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