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2024届高三开学考试作文精选15篇(作文题+参考立意+优秀范文)
2024届高三开学考试作文精选15篇(作文题+参考立意+优秀范文)
格式:docx页数:59页大小:67.4 K上传日期:2023-11-09 18:42浏览次数:550 侵权/举报

01(2023秋·安徽·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引起了关注和热评。在毕业典礼上,王树国校长谈到了人生的三点感悟——情怀、毅力和创新,更是引起青年学生的共鸣。王校长的三点感悟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优秀范文】情怀为先,毅力支撑,创新发力近日,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获得不小的关注。在毕业典礼上,王树国校长谈到了人生的三点感悟:情怀、毅力和创新。王校长的讲话让我不禁思索: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大环境下,人究竟该怎样生存与奋斗?首先针对情怀,王校长告诫学生心中要有家国情怀。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既要让自己的小家充满温馨,同时也要致力于促进社会和谐,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对此,我们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明白我们为什么活着,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强盛而不断努力奋斗。林则徐高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文天祥也曾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白自己对国家的赤诚之心;张桂梅老师被二十多种疾病缠身,却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多少差点辍学的山区女孩儿,把她们教育成国家需要的人才……这既是做人的原则,也是做人的目标。如果每个人都有为社会做贡献的大家情怀,我们的国家怎么能不强大呢?而坚韧的毅力,更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要持之以恒。正如王校长所说,人生的路途中,美丽的风景只是良好的祝愿,更多的困难挫折是要面对的,要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直到成功。唐玄奘西行,历经千辛万苦,方才取得真经;屠呦呦经历了数百次失败,才成功提取出了造福人类的青蒿素;法布尔研究昆虫,花费十八年在大自然中观察与思考,才写出了《昆虫记》这部科学与文学并重的巨著。他们都是因为在各自的领域里经历了长久的坚持和努力,才一举成名的。所以说,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哪会有出色的成果?第三点,王校长讲当今时代社会重构、知识重构,学生要把握机遇,勇立潮头,敢于创新。我想,不仅是大学生们要有这种创新意识,每个人都要以创新进取为务。现在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创新,小到生活中的购物平台,大到无数震惊中外的科技成果,比如中国人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六号”的航天历程,不都是科研人员不断努力创新的结果吗?因此,创新不分大小,每个人也都应该要不断尝试创新。情怀、毅力、创新,既是王校长对学生的毕业期许,也是我们当今时代每个人都应深思的问题、都应具备的品格。心中有家国,向前不放弃,敢为天下先,我辈必定会越来越优秀,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生活的强者!【详解】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事实阐述,王树国校长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引起关注和讨论。第二句话是王校长的发言重点:关于人生的三点感悟——情怀、毅力和创新。我们重点看第二句话。“情怀、毅力和创新”是做好一件事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三者间又有其逻辑关联。情怀是精神内驱,是价值引领。奋斗的人生首先要有高尚的情怀,但情怀是抽象的,若想“落地”,还需要坚定的毅力给以支撑。毅力既来自对情怀的认同,也依赖理性的托举。如果说“情怀”“毅力”更多强调的是精神力量,属于价值观层面,那么“创新”就是方法论。有了强大的精神内驱力,却没有正确的方法论,只埋头苦干却不懂创新,仍然难以成就辉煌的人生。写作本题最佳的角度是,以某一个关键词为主,以另外两个关键词为辅,但三个关键词必须形成合力,相辅相成。对于这三个关键词,可以将其与现实结合,说明我辈青年应当具备怎样的品质。比如,对于“情怀”,可以结合当下引出“家国情怀”这一论述话题,可以列举过往先贤的事迹,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的感人力量,同时展现我们的思考——今日之青年,应当拥有怎样的家国情怀。然后,可指出家国情怀往往需要拥有高度的奉献精神,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必须要有坚定的毅力。而对于“创新”,则可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特征,说明今日国家之命脉,就在于创新能力的提升。而我辈青年的家国情怀,更应着重放在创新能力的锤炼上。【参考立意】1.情怀在心中,敢为天下先。2.青年不怠,国家不衰。3.胸怀家国,方可行远。02(2023秋·江苏泰州·高三泰州中学校考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容易知足,幸福感就随之增强。也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格局就会小,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幸福感就随之下降。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优秀范文】何须窥得失,且望天涯路何为幸福感?“所得”除以“所欲”耳。窃以为这一公式恰好与材料中的两个“视野”逐一对应。“所欲”对应的是前一个“视野”,它更关注自身欲望,欲望越小,便更易知足;“所得”对应的是后一个“视野”,它更关注人生追求,追求越高,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人们通过追求取得的收获越多,同时欲望越少,便更容易拥有幸福。因此,请容我一言:何须窥得失,且望天涯路。减少欲望,莫窥得失,方能知足常乐,拥抱幸福。弘一法师说:“贪欲之人,无有厌足。”欲望似毒,一旦入骨,便易不断膨胀,吞噬万物。只有将视野所及的个人得失看得淡一些、少一些,懂得知足,才能常怀幸福。正如魏晋名士嵇康,当挚友山涛欲邀其入仕时,对功名不持贪欲的他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只愿随性山林,饮酒啸傲。与之相对,初唐诗匠宋之问则因欲望过多而汲汲名利,不断钻营,最终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当“目送归鸿”千年传唱,当“近乡情更怯”只遗绝响,我知道,只有注目一己得失的视野小了,幸福才会排闼而来。追求高远,望天涯路,方能拓宽格局,拥抱幸福。目光停驻之处,定是心之所向,只有在西风碧树中独上高楼,将视野落向值得追求的天涯尽处,我们的人生才能格局宽阔,展现价值。要像南仁东一般,将视野拓向宇宙真知,才能廿二春秋栉风沐雨,令窝凼洼谷醒天眼;要像黄大发一般,将视野拓向黎民苍生,才能卅六寒暑筚路蓝缕,换绝壁危崖通涓流;要像林俊德一般,将视野拓向家国民族,才能五十星霜深藏功名,教瀚海黄沙腾核云。我相信,当我们将视野投向真理、人民、国家之时,我们的人生之河便会越来越波澜壮阔,奔流澎湃。揆诸现实,对于我们当代青年人来说,更应将减少欲望与追求高远二者兼顾。一方面,不当北大钱理群教授口中的只将视野落向私利、“何厌之有”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要降低私欲,知足常乐。另一方面,要在确立人生追求之时让视野扩展到对社会、时代有益的天地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幸福,毕竟,追求是追求者的通行证,贪婪是贪婪者的墓志铭。庄子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我们一生的时光仅是造物主的短暂恩赐,那在这忽如远行客的飘忽岁月中,又何必让视野中只有欲望、没有追求呢?而我,则愿意在自己的平凡的生命之途中,知足知止,不胀私欲;追求理想,不仄格局,最终让人生之旅山长水阔,幸福花繁。既有天涯堪瞩眄,何须得失入眸光。【详解】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把两种说法组织成相同的句式,“视野”和“幸福感”是两个说法共有的关键词。所以本材料要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人的视野与幸福感的关系。“视野”,原指眼睛所能看见的范围,比喻观察和认识的领域。注意,“能看见”和“观察”不代表获得,甚至有别于看清或了解。所以,视野更多是一种发现的可能性,与实际的所得之间有巨大的差距。正是这个空间,提供了我们施展逻辑的余地。再来说“幸福感”。本来,“幸福”就没有一个客观、统一的标准,再加一个定位于心理感受的“感”字,更强调了其主观特性。所以,写作本题时首先需要明确的可能是对“幸福”的定义和对“幸福感”形成原理的认识。推敲材料中的两个说法,可以发现其分歧的本质就是对“幸福”的理解。分析两个说法的不同之处,以理解观点分歧。两个说法不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也给出了各自的论证思路。说法一是用“知足”来作为“视野小”和“幸福感强”的逻辑连接。说法二是推导了“视野小——格局小——人生路窄——幸福感弱”的逻辑链条。“格局”虽然仍是一个内化概念,但已具备了物化实体性,“人生路”则纯属实践层面的概念。所以,两个说法的本质分歧,在于对“幸福”的认识。前者把“幸福感”理解为内在心理感受,后者把“幸福感”理解为外在物质占有。前者重视当下的情感状态,后者重视未来的发展空间。前者认为“幸福感”可由主观调试,后者认为“幸福感”必受客观约束。对此,写作时,可以任选其一展开论述。比如,除了上述两种观点各自的优点之外,还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提出疑问:视野大了,更加懂得万事万物局限的必然存在,会不会更容易知足呢?视野大了,选择多了,路越走越多,会不会反而迷茫而无从行动了呢?从而引发我们对人生的别样思考。或者说明一个视野广阔的人,他或许游历了祖国大好河流山川,走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色,也因此知道了许多事,徒增许多忧愁,但他们或许并未留意那身边的幸福感。若让他们不再留心天下,短暂地休憩身心,将视野放小,可以看到眼前之物、眼前之景,或许反而会感受到从前体会不到的幸福。当然,也可由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出发,引发我们应如何看待世界的思路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看待一件事或一个人,往往会有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认识,从而修正自己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在感受和认识上的偏差,这对调整自己的心态,对自己处世观的把握,对自己人生轨迹的选择大有益处。【参考立意】1.开阔视野,成就人生。2.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事业。3.小视野亦有平凡的幸福。03(2023秋·全国·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曾说过:“早成者未必有成,晚成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2023年6月29日,我国两架搭载国产涡扇-15发动机的歼-20首飞当天,航空工业官方微博账号就引用了上面的话。歼-20的发动机从2011年的俄制发动机到2023年国产发动机,走过了12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优秀范文】成事不关早与晚,笃行不怠稳致远“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这是出自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名句。成事不在早晚,只要持之以恒。不要自矜于“早成”,也不能自弃于晚不达。早成而不继续努力,蹉跎岁月,最终“未必有成”,而年岁虽晚却仍锲而不舍,钻研进取,也“未必不达”。正所谓:成事不关早与晚,笃行不怠稳致远。当代青年应有矢志不渝的勇毅与定力,在追逐中国梦的征途上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熬得住万丈孤独,藏得住星辰大海。”耐得住寂寞,才能迎得来繁华。“古来圣贤皆寂寞”。耐得住寒冬,才等得到花开;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自朝歌受挫之后,姜子牙便隐退渭水之畔,直至八十岁受聘于文王出山。在这段时间里,世人眼中的姜子牙垂垂老矣,就是一介无名老翁,且看起来不太聪明,要不,他怎会用直钩钓鱼呢?可是,在这期间,寂寞的姜子牙可没闲着,而是不停给自己“充电”,这才有了出山之后的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姜子牙告诉我们:耐得住寂寞,才能迎得来繁华。 “许我人间三百年,更兼风雪路八千。”努力到不遗余力,成功只是早晚问题。真正厉害的人,都明白厚积薄发的道理,从来很努力,丝毫不着急。东晋时,王献之一出生就活在父亲王羲之的“书圣”光环下,长大后难免急于在书坛打出自己的名声。十四五岁时,他的书法已经很出色,但比起父亲来,还是远远不够。但心急的王献之听了父亲的教诲后,不再急于求名,而是一心钻研书法,最终被世人誉为书坛“亚圣”,留名千古。没有人能成为你永远的避风港,不遗余力,持续努力,才是自己人生路上的导航灯。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定力筑就成功。有人说,人生最幸运,不过是大器晚成。但大器晚成的前提,是一个人持之以恒地刻苦努力,是对遗憾的释怀,以及对梦想的坚守。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