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无答案)
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docx页数:8页大小:47.4 K上传日期:2024-05-08 21:57浏览次数:232 侵权/举报

绝密★启用前2024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乙卷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意象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价值和研究成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相比中国当代诸多美学派别,意象美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不像其他理论派别那样倚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而是将重点放在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首先,中国当代美学家之所以重视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深入研究和梳理意象理论的思想资源,对于把握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基因和美学思维特点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文化是重象尚象的文化,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包含着丰富的“象”的文化基因,这从远古时期的神话和器具意识的起源、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构造、《易经》的卦象符号创造中就充分体现出来。先秦哲学家和思想家正是在此基础上对“象”进行哲学阐释和理论超越,提出一系列重要命题与观点,如老子将“道”“气”“象”联结起来的哲学观念,庄子的“象罔”命题和关于“言意关系”的理解,《周易》的“立象以尽意”“观物取象”哲学命题,等等,对于中国古代意象理论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并成为中国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活水源头。其次,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研究,可以使人们意识到中国古代艺术创造对于美学理论建构的重要性,将中国美学理论观念的研究与中国古代艺术审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宗白华提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不仅要注意理论形态的著作,而且尤其要重视几千年的艺术创造。中国美学和艺术史有一重要特点,那就是它所面对的审美形态和艺术形态十分丰富,不仅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诗、书、舞蹈、戏剧,而且建筑、雕塑、陶瓷等艺术审美形态发展得也很充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重视审美意象的创造,中国古代美学家和艺术家正是在此基刚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如诗论中的“比兴”“情景交融”“境生于象外”,书论中的“澄怀味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不少理论家也是围绕着艺术的审美意象创造来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代表性人物如刘勰、司空图、王昌龄、张怀瓘、孔颖达、苏轼、朱熹、叶燮、刘熙载等,这对于认识和把握中国美学史本来面貌和特色有着重要意义。最后,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研究,还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把握中国美学史面貌提供方法论的启示。中国美学火的研究,是从形而上的哲学美学方法入手还是从具体的艺术审美实践出发,学术界是存有不同看法的。对于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美学理论来说,这两种方法是可以统一的。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意象审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形而上的审美意识与追求,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实践的产物。中国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与命题,是可以通过中国古代艺术家的审美意象创造来印证的。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将“意象”作为中国美学和文艺审美的核心范畴,并提出“神与物游”“感物吟志”“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拟容取心”诸多命题,不仅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观和心物观,而且也在中国古代诗歌审美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摘编自毛宣国《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的价值意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意象美学流派因注重研究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而呈现出价值高于其他美学流派的特点。B.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中包含着“象”的文化基因,这在汉字构造及《易经》卦象中都有体现。C.中国古代美学家和艺术家提出诸如“比兴”等有价值的观点,是基于对审美意象的创造的重视。D.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可以将美学史研究存在分歧的两种研究方法统一起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宗明义,然后从三个不同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受到重视的原因。B.文章列举了老子、庄子等人的哲学命题与观点,论证了中国文化是重象尚象的文化。C.文章借用宗白华的观点证明中国美学理论研究与艺术审美实践相结合有着重要意义。D.文章在论证时,综合运用了举例、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让论证过程更有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实践对艺术理论的提出有重要影响,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且是美学理论体系构架之源。B.因西方美学理论不能解释中国审美实践,故中国意象美学更重视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C.中国美学家提出的有价值的观点命题是可以通过中国古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实践来印证的。D.研究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能帮助人们把握中国古代美学文化基因并认识中国美学史全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中国古人治地理之学,喜欢定性描述,并不喜欢做数理分析。班固修《汉书·地理志》,明明收集到很多统计资料,但硬是将各种数据拆散,重编成以郡县为纲目的叙述性文献。这一做法为后世所继承。虽然早在西晋裴秀就提出“制图六体”,强调地图绘制的数理基础,但在清康熙以前,一直没有出现全国性的实测地图。古代各种交通里程数据,基本上是以估算为基础的。可以说,中国古代地理学者讲究的是用数据,而不唯数据。“史地不分家”的传统与这一治学思想不无关系。对待数据,地理学和历史学存在着天然的不同。地理学的目标是把空间差异讲清楚。为了精准,不得不运用大量数据。其所用数据,绝大部分不需要自己去生产,至少不需要手工生产。而历史学的本质是人文,它的论证讲史料。史料首要的问题不是数量,而是真伪——这史料是怎么产生出来的?说明了什么?然后才是对它的提取和利用问题。去伪存真,尽量采用接近第一手的史料,才会赢得认可。一味地堆砌史料,往往不被接受。因此,从史料中进行数据提取,有不少学者是相当抗拒的。他们觉得史料很难量化,量化后貌似精确,实则失真。只有文字描述才能“柔软”地贴近历史事实。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绝对化。数据提取是有边界的。数字人文的目的是要更好地为人文研究服务,而非消解传统人文研究。因此,将史料提取成数据,只能针对可量化的内容。那么应如何量化?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重建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应该是当务之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环境以气候、地貌最为重要,而人文地理环境则以政区为基础。前辈学者将地理作为治史四钥匙之一,其实主要指的是沿革地理,重点是为了弄通历史地名变迁。研读史料,一定要清楚它具体的时空位置。史料所系的具体空间是靠历史地名来定位的。如果不了解其准确含义,对史料的理解便难免失真。在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出版之前,关于历代地理沿革一直缺乏准确可用的参考书。地图集的问世给学界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如果想了解的情况跟书中该朝代的标准年不重合,就不得不自行爬梳原始资料。作为一套纸质书,它的篇幅不可能无限增加。这一难题,到了数字化时代便迎刃而解。2001年开始,复旦史地所与哈佛大学合作研发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S项目,利用数据库和计算机自动制图,将中国历史政区变迁的复原精度推进到逐年的水平,解决了将《中国历史地图集》在时间轴上图层加密而篇幅会失控的问题。当然,数字技术的可扩展性、局部修订的便利程度,都是过去所难以比拟的。正因如此,2016年CHGIS项目完成后,复旦史地所又启动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在CHGIS系统的基础上,将一些专题数据库整合起来。该平台已于2021年正式开放。虽然目前内容还不丰富,但基本框架已经构建起来。这些数字化成果扩大了历史地理学的辐射力,也密切了历史地理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当然,历史地理学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其中最大的困难是数据生产。虽然未来会有应用遥感、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数据提取的可能,但目前数据产出主要还是靠人工,要研究者从史科中去挖掘、考证、分析、判断。不妨说,历史地理学的很多研究就是一个自己生产数据的过程。这样的产出效率偏低,但在很多专题领域似乎很难有更便捷的办法。有些问题可能确实无解,而有些可能只是还未想到合理的技术路径,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多学科互动,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接近目标。(摘编自张伟然《历史地理:数字人文的硬抓手》)4.下列关于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学者在研究地理学的时候,数理逻辑分析不足,直到康熙年间才出现了实测地图。B.晋代裴秀强调地图研究的数理基础,而班固则将收集的各种数据拆散,可见其水平不如裴秀。C.地理学求精准,历史学求真实,在对数据要求上有一定区别,但中国传统治学中史地不分家。D.作者认为史料的首要问题是真伪,量化后的史料看似精确,实则失真,难以如文字般反映历史事实。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建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是数字人文的紧急任务,研究其沿革变迁能够更方便学者准确地理解史料。B.并非所有的史料都能数据化,诸如气候环境变迁、行政区划变革等可量化的内容才能实现,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文研究。C.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为研究历代地理沿革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因纸质书篇幅有限而无法提供更详细精准的资料。D.CHGIS项目充分利用了数据库和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可见技术的突破能够彻底解决数据生产问题。6.历史地理的数字化研究有哪些便利和有待提高之处?请根据文本进行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桃花扇汤加一光绪二十六年,老班主接回菊生,许是一路颠簸惊吓过了头,几岁的孩子一面哀号他那魂断亡命路的苦命娘,一面叨叨着什么“神助拳,义和团……”,一面又手舞足蹈地嚷嚷那红毛绿眼的“毛子怪”有多凶煞。郎中来看过几回,只说菊生得了癔症,药也放了好几服。菊生病了好几个月,直到院子里的金桂开了,他才悠悠回神。苛捐杂税,徭赋繁重,国势的衰颓在百姓的面目上蒙了一层灰霭。宗亲勋贵们,声色犬马却较往日尤甚。一众梨园里春台班称得上声名煊赫,又以《桃花扇》【注】著称,常常一座难求。那时春台班一众旦角学徒中,数鹤颐表演最好。男旦讲求醇厚古典,柔和圆润。少年着一素净长衫,挺拔玉立,唱、念、做、打,端的是文雅细腻,似盛夏瓷碗里淬过井水的梅子,微酸又清透。老班主待鹤颐犹胜已出。戏班里的学徒多是贫苦出身,少有不挨打骂的,连菊生也不免。老班主唯对鹤颐和颜悦色,常有人在背后嚼舌根,菊生听过几次,皆是揣测鹤颐身世,啐老班主道貌岸然的。菊生也隐隐有了揣度,对鹤颐从不肯稍假辞色。鹤颐15岁初登戏台。春台班连搭三场,眼看已宾客满座,顶顶重要的桃花扇却遍寻不着。这扇子非同小可,乃是海派大师虚谷亲笔所绘,隽雅鲜活,敷以淡彩,春台班的老饕客只消一眼便能认出。众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不足一炷香的工夫便要开场,鹤颐沉吟片刻取了脂粉下笔,桃花栩栩如生。老班主心下一横,说了一句:“登台。”微移莲步,轻扬水袖,甫一开口,满堂喝彩。“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婉转哀切,欲语还休,一曲《桃花扇》,名动四九城。菊生没逃得掉一顿板子,原是他潜去后台私藏了扇子。“你只瞧得见那个龌龊的野种,他哪哪都好。若不是你多年将我们娘俩冷落乡下,娘也不会死在庚子之乱!”老班主气急下道出了鹤颐的身世:光绪二十四年,梨园名伶季云借内廷献艺向“维新”志士私递消息,提前告知了袁贼反水,保全了大批义士。遭人告发后,太后震怒,极刑处置了季云,鹤颐的母亲也随之殉节。老班主多番周旋才救走了师兄遗孤,任绯闻加身,至亲不解,也从不辩驳。菊生也不扭捏,次日一早便负荆请罪,鹤颐大大方方接受了。少年人相视一笑,嘿,好一出《将相和》!菊生收心学戏,谁见了都叹一句颇有老班主当年的风采,扮作小生侯方域堪称仪表堂堂。旧时男旦不免受戏痞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