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扣题卷(二)语文答案
2024届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扣题卷(二)语文答案
格式:pdf页数:7页大小:485.1 K上传日期:2024-05-09 23:48浏览次数:65 侵权/举报

2024年辽宁高考扣题卷(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具体内容、提取并整合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B项“风云气象卫星已经实现国际领跑的目标”错误。原文第二段“风云气象卫星已实现从国际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说明只是“部分领跑”,以偏概全,文本内容理解错误。2.【参考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具体内容和正确解读文本信息及表达特点的能力。【解题思路】C项“台风,无一漏网;暴雨,三维‘CT’式扫描”句中逗号在主谓之间,强调语意,以突出风云卫星性能优越,其意不再停顿。”错误。基于标点符号的使用的相关知识,可知:“台风,无一漏网;暴雨,三维‘CT’式扫描”句中逗号既表示主谓之间的停顿,也是强调语意,突出风云卫星性能优越。。3.【参考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综合利用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解题思路】C项“精准捕捉强对流的踪迹,助力强对流活动监测和预报”只是风云气象卫星的功能,不属于“风云气象卫星为服务全球防灾减灾贡献中国智慧”的具体事件。4.【参考答案】①1988年,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②2018年4月,专门的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建立。③2023年11月13日,正式发布“风云地球”国际版。④目前,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运行黎明、上午、下午、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每点1分,共4分,时间、事件准确才可得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解读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并进行精准判断的能力。只要能够全面把握文本内容,然后进行精准判断,准确即可。难度不大。【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可知,两则材料的中心论点就是其内容侧重点。分析两则材料内容,梳理信息,分别概括出其中心论点,分条作答即可。5.【参考答案】①大量使用专业术语体现权威,诸如“预报预警”“全天候”“在轨”“组网”“强对流”等规范严谨。②引用权威专家言论,说服力强。如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首席科学家李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首席科学家尼尔斯•博尔曼、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乌兹别克斯坦代表桑贾尔别克•穆拉托夫等人的言论。③列举精准数字,既权威,又有说服力。如“两代四型21颗”“5大类100多个”“34个”“28次”等。④大量事实例证,说服力强。如“响应国际应急保障服务请求28次”“为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孟加拉国等提供气象保障服务”等。(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得6分,观点与结合文本分析要一致,意思对即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有效组织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从材料中获知的新信息,运用全面、系统的思维,把握事物本质,解决具体情境中语言表达应用的问题的能力。【解题思路】阅读题干信息,提取知识系统中的语言表达体现权威性和说服力的相关知识。再从材料中筛选相关内容,进行分类概况,分条作答即可。6.【参考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解题思路】D项“‘我’觉得‘白胡子老头’是妖怪”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根据原文倒数二、三段内容,尤其是“这白胡子老头是神仙?还是妖怪?”可判断出童年的“我”并没有觉得白胡子老头是妖怪。7.【参考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错误,通读全文,不难发现文章是以空间为线索串联全文的。8.【参考答案】①摘花赏花之乐。②吃乌青菜之乐。③树上读书之乐。④父子天伦之乐。⑤自由来去之乐。⑥掬捉昆虫之乐。(答出任意4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具体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概括的能力。【解题思路】作答画此类题,需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从全文内容出发进行分析,再做分类概况,才能得出答案。9.【参考答案】这是对汪曾祺作品语言特色的概括:①“不算小的”“是我的事”“才知道缺这玩意还不行”“晃人眼睛”等都是白话,且是特别地道的方言,就是“把白话‘白’到了家”。②“淡而无味”“叶缘皆作紫红色”“五出深裂”等都是充满文人雅气的文言因素。③“旋摘煮食,味道极好”“那种大个的黑蜂,穿花抢蕊,非常热闹”等句都是文言与现代白话熔于一炉,显示出了俗趣和雅化结合,在强烈的张力中达到和谐。(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解题思路】作答时,先从题干具体评价入手,筛选文中典型的文字信息,再结合鉴赏作品语言特色的相关知识,进行具体分析概括即可。10.【参考答案】BDG【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解题思路】根据语意,本句是谈古代天子诸侯应该遵循的礼制,诸如宫庙的大小高低有规定,王后夫人媵妾的多少有一定限度,九族远近亲属长幼有礼秩。所以应该断为“古者天子诸侯,宫庙大小高卑有制,后夫人媵妾多少有度,九族亲疏长幼有序。”本句“古者”后、“后”与“夫人媵妾”之间、“九族”“亲疏”“长幼”均有可断之惑,但仅可断三处,再结合语意和相关文化常识,即可选出正确答案。11.【参考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题思路】B项“词义相同”错误,“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句中的“淫”意为“长久”,两处词义不相同。12.【参考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分析综合的能力,重点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题思路】C项“选材详略与论证目的相同”错误,论证目的相同,但选材内容详略差异较大,材料二的内容明显更多更详尽。13.(1)所以禹修建低矮的宫室,文王给妻子做榜样(做示范),这是圣人靠它来宣明教化。(“卑”“刑”词义,“……也”判断句,每处1分,句意1分)(2)没有水旱灾害,但是草木百谷却不成熟,这都是庄稼没有长成(的妖异)。(“而”“熟”“稼穑”每处1分,句意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解题思路】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取决于对文中关键词和固定句式的理解。(1)关键词:“卑”,低,与“高”相对;“刑”,示范,后作“型”。“……也”,判断句,“……是……”。(2)关键词:“而”,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熟”,成熟;“稼穑”,庄稼,谷物。14.【参考答案】①举例论证,举孙皓、鲁庄公、晋穆帝的事实为例;②引用论证,引《月令》《春秋说》等书中的言论进行论证;③正反对比论证,以禹、文王行为与孙皓等进行对比。④道理论证,“说曰:土,中央……亦相生者也”阐明道理进行论证。(每点1分,答出任意3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本内容、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解题思路】由题干可知,作答时需要全面分析两则材料内容,辨别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概括出论证方法,再进行分类概况,得出简单结论,最后梳理整合分条作答即可。【文言译文】材料一:《传》说:“修治宫室,修饰台榭,宫内淫乱,冒犯亲戚,欺侮父兄,那么庄稼就不能长成。”解说道:土,居于中央,是生育万物的。对于君王,是内事,宫室、夫妇、亲属,也是有相生关系的。古代天子诸侯,宫庙的大小高低有规定,王后夫人媵妾的多少有一定限度,九族远近亲属长幼有礼秩。孔子说:“礼,与其奢华,宁可俭朴。”所以禹修建低矮的宫室,文王示范于嫡妻,这是圣人以此来宣明教化。像这样做,土就会得其本性。假如奢华淫佚骄纵傲慢,土就失去其本性。没有水旱灾害但是草木百谷都不成熟,这就是庄稼不能长成。吴孙皓时,平常年份没有水旱灾害,禾苗庄稼长得好但不长粮食,百姓因而挨饿,整个境内都如此,连年不断。按《月令》,夏末不可以大兴土建劳作,孙皓全都冒犯了。这是对修建宫室装饰台榭的惩罚。材料二:《五行传》说:“修治宫室,修饰台榭,宫内淫乱,冒犯亲戚,欺侮父兄,那么庄稼就不能长成。”这是指土失其本性而造成灾变。《五行传》又说:“思虑不广远,这就叫做不圣。它带来的灾害是纲纪混乱,它带来的惩罚是持续不停的大风,给它最大的祸殃是夭折短命。有时出现脂妖这种妖怪,有时出现花妖,有时出现怪胎,有时出现心腹疾病,有时出现预示灾异的黄色物象,有时出现金木水火克土的妖异。”吴孙皓为帝之时,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事:一年之中没有水旱灾害,庄稼长得丰美,但果实却不成熟,百姓因而遭受饥荒。全境之内都是这样,而且连着几年不停止。吴人认为是被露伤害,这是不对的。按,刘向《春秋说》中说:“水灾旱灾应当记载下来。不记载水灾旱灾。而衹是说麦禾大面积没有收成的原因,是因为土气不养育作物,种下去的作物长不成熟。”吴国庄稼不成熟就是刘向说的这个道理。孙皓最初迁都亘疆,不久又迁回建业,又重建新造宫室,用珠玉来装饰点缀,壮丽程度远远超过规制,又毁坏众多宫殿,增修苑囿,冒着暑热动工,妨害农耕,官民都为此疲惫。《月令》说:“季夏不能够兴土木”。孙皓却触犯该条规定动工。庄稼不成熟是对修治宫室、营建台榭的惩罚,这和《春秋》中记载的鲁庄公三次建台带来灾祸是同样的应验。班固说:“没有水旱灾害,但草木百谷却不长果实,这都属于稼穑不成的妖异。”晋穆帝永和十年,三麦都不成熟,直到关西也都是这样。从前一年秋天到这年夏天,没有水旱灾害,而麦子没有收获的原因,正像刘向所说的那样。又有俗语说:“作物长得好但不结果实就叫做伤土。”麦子不成熟也就是这个道理。15.【参考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艺术特色的能力。【解题思路】D项“都是为六朝旧事而怀古寄慨”错误。“游人休吊六朝春,百年中有伤心处”,写出作者不是为六朝往事而感伤,而是慨叹故国的灭亡。“金陵”不仅是六朝古都,也是明朝的南都,“百年”两字充分表达对故国的怀念,抒发了对故国繁华的消逝感伤不已的情绪。16.【参考答案】①借景抒情。“故陵残阙总荒烟”写出前代的陵墓石柱残断,荒烟弥漫,这样荒凉凄清的景物寄寓着词人无限的感伤。②直抒胸臆。“游人休吊六朝春,百年中有伤心处”直接抒发了对故国的怀念和感伤不已的情绪。③对比。“青雀钿釭,朱楼画鼓,冥冥一片杨花路。”曾有的繁华与漫漫一片杨花的荒凉对比强烈,表达词人的无奈与感伤。④衬托(或反衬)。本词采用以春景衬悲情的传统诗词写法,“两岸洲平,三山翠俯”之景隐藏着词人内心的不平静。(或:“青雀钿釭,朱楼画鼓”以昔日繁华反衬眼前景象的凄凉,充满历史沧桑之感。)(每点3分,手法1分,结合本词分析2分。答出任意2点得6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感受、体验、解读文学作品,把握诗词艺术手法尤其是抒情手法的能力。【解题思路】首先要读懂全词,并结合全词理解词中具体诗句,理解整首词的思想感情并把握抒情手法。然后借助诗歌抒情手法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即可。诗歌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对比、衬托、用典、反复等。17.(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3)示例: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④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⑤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若有其他答案,也可得分)18.【参考答案】①千篇一律/如出一辙/毫无二致/一成不变②少见多怪/大惊小怪③枯燥无味/索然无味/枯燥乏味(每空1分,若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亦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情况和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成语的能力。【解题思路】作答时,可以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根据上下语言环境来选择恰当的成语。第①处,原文“老乘火车,一切都已见惯”“没有甚么看头”的语境决定这个“状态”的特点一定是不新鲜,没变化,千篇一律。第②处,原文是“看到凭在车窗上指点谈笑的小孩子,我鄙视他们,觉得这班初出茅庐的人……其浅薄可笑”,成语前后因“在车窗上指点谈笑的小孩子”“初出茅庐”而受到“鄙视”,得到“浅薄可笑”评价的行为,当然是“少见多怪”了。第③处,觉得“无可享乐,只有沉闷、疲倦、和苦痛,正同乘火车一样”的世间一切必然也是“枯燥无味”的。19.【参考答案】①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以前乘火车和现在乘火车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对比。②突出乘火车的行为和心理前后差别之大,强调现在乘火车“讨嫌”又百无聊赖的“无可奈何”之感。(每点2分,共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