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约3000—2500年河南虢国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包括鼎、簋等礼器,还有制作精美的车马器。如图所示,该遗址可()A.研究商周时期君主权力加强 B.证明宗法制度的等级严密C.体现当时地方治理卓有成效 D.说明早期交通工具的便捷2.唐初名将李靖认为“天之生人,本无蕃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而生,由此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唐中期,政府允许岭南士人参加科举考试,使得岭南地区“文通经史,武便弓弩,婚嫁礼仪,颇同中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A.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B.地方藩镇长官拥兵自重C.积极推动各族群的交往互鉴D.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3.成书于元初的《农桑辑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其中提出一种全新的风土观念,指出地理环境条件对于作物生长是有影响的,但不能唯风土论,引种的失败不能完全归罪于风土,有的是没有好好地种,有的是好好种了,但是方法不得当。这一观念()A.基于美洲新物种传入的现实 B.推动了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C.有利于新作物的引种和推广 D.破除了农村封建迷信的束缚4.晚明学者曾异撰曾说:“私念我辈,既用帖括(科举文章)应制,正如网中鱼鸟,度无脱理。倘安意其中,虽不有林壑之乐,犹庶几苟全鳞羽;一或恃勇跳跃,几幸决网而出,其力愈大,其缚愈急,必至摧鳍损毛。”作者意在()A.讽刺晚明士风的堕落腐化 B.批判科举对文人精神的束缚C.揭露科举选才的不公平性 D.述说自己对科举功名的渴求5.1876年9月,郭嵩焘被任命为驻英公使,时人认为这是大伤国体奇耻大辱,出洋即是“事鬼”,与汉奸一般。湖南士绅更是群情激愤,要开除郭嵩焘的省籍,甚至扬言要砸郭宅。在强大压力下,郭嵩焘几次推脱,都未获准,终在当年12月从上海前往英伦。这一事件反映出()A.清廷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B.国人救亡意识高涨C.中国近代化转型的艰难 D.基层秩序走向失控6.下图是近代四个年份中国国营邮政点海拔分布示意图(1907-1936年)。这反映出()A.国家疆域范围的扩大 B.近代邮政带有半殖民化色彩C.国家宏观调控的强化 D.国家意志指导下邮政业拓展7.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开始复员,一改蔡元培时代奠定的注重文理基础学科的传统,在原有文、理、法三院的基础上,增设农、工、医等应用学科,变成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这一调整()A.抑制了自由思想勃发 B.缘于社会需求的驱动C.推动教育向精英化发展 D.表明教育体系的完备8.下面是1949年底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绘制的宣传画《驱逐美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中国》。这反映出当时()A.抗美援朝的坚定决心 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C.独立自主的国家意识 D.国民党在大陆势力被清除9.天津市大邱庄土地多为盐碱地,不利于农作物种植,生活一直十分贫困。1978年,大邱庄冷轧带钢厂正式投产,仅一年就实现30万元的盈利。1983年,大邱庄的电器厂、印刷厂等纷纷涌现。到1988年,大邱庄人均收入、产值和纳税额都位居全国村庄第一、大邱庄的崛起主要得益于()A.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乡镇企业的发展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包产到户的推广10.波斯帝国的君主登基之时,不但要在波斯人传统的登基地帕撒加戴举行仪式,而且要到巴比伦行省和埃及行省分别加冕为巴比伦王和埃及王,自称“众王之王”“各省之王”。由此可见,波斯帝国()A.统治策略较为灵活 B.内部文化交流频繁 C.行省之间互相牵制 D.实行分权制衡体系11.西欧城市兴起之初,主教堂、钟楼和洗礼堂构成了城市的心脏,这里不仅是举行宗教仪式场所,也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权力空间。到13世纪,作为城市管理机构和市民活动之用的市政厅大量出现,它们与主教堂并列,聚合为一个城市中心空间。这一变化反映了()A.阶级对立的加剧 B.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C.世俗力量的发展 D.社会教化功能的收缩12.1588年5月,西班牙“无敌舰队”从里斯本启航,进发英国。英国各阶层人民都把这次进攻看作是赤裸裸的外敌侵略,他们不分宗教派别,都为自己的民族独立而战,保卫英国成了全民性的行动。由此可见,当时()A.宗教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加强 B.英国确立殖民霸权C.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确立 D.英国民族意识强化13.19世纪后期,德国兴起以殖民地区为对象的“区域研究”,也就是将关于殖民地认知的所有内容系统化。1887年,东方语言学院在柏林大学成立,课程涉及非洲语言、宗教、历史、地理和经济等领域。德国“区域研究”的兴起()A.旨在为德国的殖民活动提供支持 B.是对人类整体世界认知的理性建构C.表明德国殖民方式转向文化殖民 D.推动了非洲殖民地的独立解放运动14.十月革命后,面对西方国家政治和经济双重封锁,苏俄政府组织国内医学专家参与创建国际卫生公约,通过苏俄红十字会,在战俘交换、购买医疗设备和争取国际社会食品援助方面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对外宣传苏俄卫生组织原则。苏俄的卫生外交()A.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B.体现了苏俄政府的政治灵活性C.消解了意识形态的分歧 D.赢得了国际卫生领域的话语权15.1971年,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宣布实施多元文化主义政策,鼓励各个文化群体充分参与到加拿大社会以及相互之间的交融。1982年加拿大在制定新宪法之机,将多元文化主义理念补入宪法。1988年《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法》出台。这反映出加拿大()A.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形成 B.实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认同C.多元文化主义走向制度化 D.文化同化政策强化民族意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礼制是中国古代一整套理念及复杂制度的总和,具体可分为传统礼学、庙堂礼典、乡里礼秩三部分。传统礼学属于“礼”的知识生产和再生产部分;庙堂礼典包括朝廷的吉、凶、军、宾、嘉五礼,囊括了对日月山川和宗庙的祭祀,以及军事、朝贡、元会节日等仪式;乡里礼秩由乡饮酒礼、宗族祭祖礼和各地林林总总的地方性神祀组成,它们是实现大一统成本最低的基层终端治理方式。中国古代“礼”与国家治理间有着密切关系。秦统一天下后开始用正朔服色等一整套“礼仪标识”来表示自己是“天命”的获得者,可以合法治理天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礼制的价值观被援引进入儒家化的法律体系,实现了“以礼入法”来治理天下。——摘编自杨英《秦汉魏晋南北朝礼制与国家治理》根据材料,指出古代礼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家治理的作用。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4年,清政府与比利时电车电灯公司签订合同,规定“天津电车电灯公司”获准垄断经营天津的电车与电灯,经营期限50年。公司董事会由6人组成,其中外国董事3人。1906年2月,天津第一条电车线路开通,为市民的日常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对于居住生活在城区的居民,尤其是因为电车开道被迫拆迁的当事人和交通运输从业者来说,这种突如其来的被动改变则充满了挑战、恐惧与屈辱。于是,伴随着电车的兴建和运营,抗议与抵制也此起彼伏,富商士绅、知识阶层、苦力群体群起攻之。“与电车公司对峙成为在地域内获得政治威信的保证”,并催生了地域社会中爱国反帝的集体主义与民族主义,成为地方政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变为新兴政客崛起的政治资本与“作秀工具”。——摘编自任吉东《从交通工具到“政治工具”:晚清电车与天津城市社会》材料二20世纪20——30年代的天津,电车已经是社会中下层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公交车”。电车的出现促使天津城的发展重心由旧城及河流沿岸向电车沿线转移,“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民国以后,随着连接租界与老城区的电车网络的形成,城市商业投资大量向电车轨道沿线转移。快捷的公共交通使得人们的居住地点和工作、娱乐地点在空间上的分离成为可能,在海河东岸和租界边缘形成了城市工业区,企业工人和职员有相当一部分居住在老城区或租界,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他们每天上下班所依赖的交通工具。——摘编自刘海岩《电车、公共交通与近代天津城市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天津电车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车对近代天津城市发展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7-1945年重庆工业分行业资本占比情况行业资本占比(%)备注金属品4.2主要工业机械5.1主要工业纺织6.3主要工业化工4.5主要工业食品3.8次要工业其他2.6次要工业1945年,重庆有工厂5123家、工人285674人,分别占全国主要城市工厂、工人总数的45%、50%。抗战期间,重庆成为大后方的工业中心,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市80%以上的电力供应,65%的自来水供应,90%的煤气供应,100%的公共交通经营。官僚资本企业拥有的炼钢炉占全市总数的75.6%,钢产量占82.4%;拥有的纱锭和布机分别占全市总数的35.7%和54.8%。——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学精选辑》等材料二抗战胜利后,重庆的工业经济逐渐恢复,不少工厂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项目生产配套设备。1949——1953年,重庆共有198家轻纺类工厂内迁。整个五十年代,重庆支援各地的机器设备计有5000多台。1952年,重庆进行了第一次工业大改组,全市1万多个工厂分行业成立了65个行政性专业工业公司。——摘编自《重庆统计年鉴》等提取材料信息,以“重庆·工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的童工问题可追溯至殖民地时期。1900年美国人口普查显示,10—15岁的就业儿童大约有175万,约占全国劳动力的6%。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改革者在各州掀起限制童工运动,但无论是南方种植园主还是北方资本主义工厂主,都认为限制童工是对自由劳动市场的粗暴干预。工人阶层也认为此举会打破家庭劳动传统,影响家庭收入。各方反对势力与改革者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明争暗斗。尽管20世纪初期,全美绝大多数州都通过了限制童工法令,但联邦层面限制童工的有关法律,却先后两次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告违宪。改革者意识到“在现行宪法之下,联邦政府没有机会通过立法来规范童工问题”。——摘编自柴鹤湉《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拯救儿童运动》材料二1904年,社会心理学家墨菲组建了全美童工委员会,获得了多个社会组织和团体的支持。随着全美童工委员会的斗争,各州立法机关均相继颁布童工法,确立了州政府对当地童工问题的监管。而后因州级童工法案所存在的固有弊端,全美童工委员会于1913年将工作重心转移至联邦政府,最终以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确立了以联邦政府为主导的监管,使企业处于联邦与州的双重管控之下,从而大大提升了各州的童工立法标准。……事实上,美国的反童工人士均将白人童工的命运与美国白人对国家的绝对掌控权紧密相连。他们认为,白种族童工的大量存在不仅会造成种族退化,还会导致美国种族秩序的逆转。——摘编自李春燕《美国南方反童工运动研究(1901——1938)》阐述你对20世纪初美国反童工运动的理解。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5-05-01 00:06
13页
-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
2025-05-01 00:06
6页
-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一)(4月)数学试题(解析版)
2025-05-01 00:06
17页
-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5-05-01 00:06
14页
-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化学试题 含答案
2025-05-01 00:06
12页
-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冲刺压轴卷(一)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5-05-01 00:06
10页
-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冲刺压轴卷(一)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5-05-01 00:06
12页
-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冲刺压轴卷(一)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5-05-01 00:06
10页